资源简介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 法不可违【学习目标】1.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2.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课前预习案】知识点一违法无小事请阅读教材第46~48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1.人们行为的底线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 、 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4.不同类别的违法行为的关系【点拨】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必定违法。请阅读教材第49~52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 的行政违法行为。(2)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 。2.违反民法(1)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 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 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侵犯他人 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 的法律规定。(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 ,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 发展。【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违法无小事1.材料一湖南省常德市一名胡姓男子因无证、酒后驾驶并使用其他车辆机动车号牌,被常德市交警部门查获,受到了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材料二李某拾到刘某不慎丢失的手机后拒不归还,并谎称已将手机丢弃,后被刘某起诉至法院并被判处赔偿手机损失费1000元。材料三安徽省一名投递员鲍某私拆寄给县政府、纪检等部门的举报信件,并提供给被举报人以换取钱财。安徽省阜阳市中院以私自开拆、隐匿邮件罪,判处鲍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1)上述材料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胡某、李某、鲍某分别承担了什么法律责任?(2)胡某、李某的行为与鲍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探究归纳】“违法无小事”,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知识点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2.据报道,某地一位女司机因不满交警对自己的违停车辆进行拍照取证,一气之下驾车冲撞交警,造成该交警身体多处擦伤,事后,她深感后悔。幸好交警伤势并无大碍,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女司机处以行政拘留三天的处罚。(1)女司机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请说明理由。(2)有网友感叹“女司机的一时冲动,教训深刻啊”。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有哪些。【探究归纳】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做遵章守法的合格公民。【课后提能案】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 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守规则 B.不违纪C.不违法 D.不犯罪2.下列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B.家长为教育孩子,将孩子打成肋骨骨折C.某出租车司机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据为己有并拒不返还D.课间休息时中学生王某与同学在楼道内追逐打闹3.朱某因对广东省兴宁市城区禁行三轮摩托车心生不满,遂在网上编造、传播“兴宁老菜市发生人命案”的谣言。广东省兴宁市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对造谣者朱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朱某的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阅读下面漫画,回答4~5题。4.漫画中司机的行为属于( )A.违宪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5.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增强守法观念 ②违法就要承担民事责任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在课堂上,孔丽丽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探究: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欣:他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B.诗涵: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浩轩:他会被暂扣六个月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D.子豪: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7.文博结识了一群“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暴力游戏,没钱了就去偷,数额由小到大,最终因盗窃被拘役。这启示我们( )A.要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B.一般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C.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D.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二、非选择题8.有一天,宇轩看了一则法律新闻,是关于某一个身居要职的人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于是宇轩在周记中写道:“那个大官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受到了刑法处罚,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否则,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宇轩在周记中,对于法律名词的使用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材料一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不久,双方各自纠结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小李、小谢两人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依法逮捕。材料二观察下边漫画《落脚点》。落脚点阅读材料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小李、小谢二人前后的表现分别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你什么启示。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 法不可违【课前预习案】[知识点一]1.法律不违法2.法律法规3.民事行政4.民事行政刑事[知识点二]1.(1)治安管理处罚法(2)法律责任2.(1)民法权利和义务(2)民事权利3.(1)危害治安管理(2)民事活动健康和谐【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1.(1)胡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李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受到了民事处罚;鲍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2)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受到的处罚不同。[知识点二]2.(1)女司机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理由:女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并妨碍交警正当执法;破坏社会管理秩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情节较为轻微。(2)我们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意气用事;要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课后提能案】1.C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们行为的底线的认识。谁都不能违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C项正确。2.D解析:A项中李某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政违法行为;B项中家长的做法和C项中出租车司机的做法均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项中王某与同学在楼道内追逐打闹违反了校规校纪,但不属于违法行为。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项。3.A解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区分。编造、传播谣言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属于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朱某被行政拘留十日,属于受到行政处罚,所以朱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选A项。4.D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类型。漫画中醉驾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受到拘役的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B解析:本题考查遵守法律法规。我国是法治国家,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章守法。醉驾行为是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启示我们要增强守法观念,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①③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不同的违法行为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故选B项。6.A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65毫克”及小注可知,李某的行为是酒后驾车而不是醉酒驾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其性质应受到相应的处罚,B、C、D三项说法均正确;李某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A项表述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入选。7.A解析:本题考查对自觉遵章守法的理解和认识。材料中文博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启示我们要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1)错误之处:①“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应为“违反了刑法”。②“受到了刑法处罚”应为“受到了刑罚处罚”。③“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应为“有了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2)理由:身居要职的某人被判处死刑,说明其行为已构成犯罪,违反了刑法,并且受到了刑罚处罚,而一般违法行为只会受到行政制裁或承担民事责任。解析:本题通过宇轩的周记内容考查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正确理解。宇轩的周记中,将刑法与刑罚、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等概念混为一谈,所以出现了多处错误,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1)小李、小谢二人小时候打架、骂人的行为属于一般的不良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危害,但不受刑事处罚。二人现在作为年满16岁的中学生,“约架”斗殴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直接违反刑法规定,要受刑罚处罚。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遵纪守法,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法律所提倡的努力去做,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法律伴随我们健康成长(遵循法律而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打架、骂人属于不良行为;因持械斗殴被依法逮捕表明他们的行为已触犯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理由结合不同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来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第(1)问的答案和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