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善用法律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善用法律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框  善用法律
【学习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救助的方式和途径。
2.树立法律意识,培养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能力。
3.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
【课前预习案】
知识点一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请阅读教材第57~60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
1.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     ,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法律服务所、    、公证处、     等。
3.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受到非法侵害,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    
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地位
(1)含义:是     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
      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     。
【点拨】
诉讼手段并不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唯一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除了采用诉讼手段维权外,还可以采用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手段解决问题。非诉讼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知识点二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请阅读教材第60~62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
1.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     的责任。
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2)要求
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    正当权益。
②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    ,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    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弘扬法治精神
我们要积极弘扬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    、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和坚定捍卫者。
【课堂探究案】
知识点一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1.中学生宇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宇轩的父母为此痛心不已,他们找到肇事司机和车主要求赔偿,但二人对此置之不理,宇轩的父母想起诉他们,可又对法律知之甚少……
(1)宇轩的父母可以寻求哪些机构的法律服务和帮助?
(2)宇轩的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手段维护宇轩的合法权益?
【探究归纳】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识点二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2.周末,家住2楼的李丽独自一人在家时,一名歹徒翻窗入室。还没有等李丽反应过来,歹徒就用被子盖住了她的头,并捂住她的嘴,随后用床单和袜子将李丽的手脚捆绑起来,并叫道:“我只要钱,只要你配合,我不会伤害你。”李丽连忙点头,歹徒见势放下了捂住她嘴巴的手。“不要伤害我,要东西自己拿。”李丽轻声对歹徒说。歹徒见她完全配合,便没有对她实施殴打等行为。十多分钟后,歹徒将李丽家万余元的财物抢走。之后,李丽挪动着身体从床边坐起,并脚站起跳到客厅拨打电话。由于双手被反绑着,她只能用一个手指头按下重播键和免提键,分别给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和妈妈打电话,并拨打110报警。
(1)请你评述李丽的做法。
(2)李丽智斗歹徒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探究归纳】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自觉做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课后提能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4月7日,江苏省司法厅召开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进会,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调整了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下列属于能够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公证处 ④居民委员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们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
A.投诉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3.初中生马致远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向马致远的父亲支付医疗费用,马致远一家想起诉该老板。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无法支付诉讼费用,这时马致远可以(  )
A.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纠纷
B.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维权
C.通过民事诉讼维护权益
D.通过申请法律援助的途径维权
4.仔细观察下面漫画。漫画体现的是(  )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越级诉讼
5.初中生雅雯在长途客车上看到有小偷作案后,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在车门处”几个字给失主和司机看,这种机智的做法最终使得小偷被擒,避免了失主的损失。下列对雅雯的这种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她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B.她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C.她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D.她应该直接过去将小偷制服
6.放学后,晓华看到志勇正在偷偷地抹眼泪,便问:“志勇,你怎么了?”志勇说:“我遇到麻烦了,有位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向我索要两次钱了,我都给了他。今天,他又要我在约定的地方给他300元,还不允许我告诉任何人,否则就会喊人来打我。”这时,晓华应该这样帮助志勇(  )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 ②告诉志勇数额不大,按时给他算了 ③想办法告诉家长或老师 ④约几个同学去教训那位高年级同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自尊自爱做防护,法律武器保平安;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这句话启示未成年学生(  )
①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选择最佳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③遇到险情要沉着、机智,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④只要做到自尊自爱,就可以确保平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8.2017年4月5日晚,一则一名学生遭多名同学殴打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一名男生遭到其他同学的殴打。该事件于2017年3月21日晚发生在临清市某中学学生宿舍内。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开展深入调查,召集打人学生家长到校,一同对打人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被打学生进行安慰关怀。
(1)当遭遇校园暴力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9.2016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为此,山东省济宁市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为组织开展好这次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济宁市某中学组织各班级围绕“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以提高同学们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请你结合班会的以下环节,完成各项任务:
(1)【我参与】请你写出几种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2)【我践行】在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法治精神?
第三框  善用法律
【课前预习案】
[知识点一]
1.法律救助
2.律师事务所 法律援助中心
3.人民法院
4.(1)人民法院 (2)最权威
最后屏障
[知识点二]
1.(1)①义不容辞 (2)①依法维护 ②鲁莽行事
机智灵活
2.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自觉守法
自觉遵守者
【课堂探究案】
[知识点一]
1.(1)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
(2)①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他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②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他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知识点二]
2.(1)李丽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面对强大的歹徒,她没有与之硬拼,而是讲究智斗,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2)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我们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课后提能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的认识。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都是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是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故选A项。
2.D
解析:在我国,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故D项符合题意。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认识。由于马致远的家庭经济困难,他们一家无法支付诉讼费用,所以马致远可以选择通过申请法律援助的途径维权。故选D项。
4.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诉讼类型的区分及对漫画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漫画形象地表明了原告起诉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即“民告官”。因此,这属于行政诉讼。故选C项。
5.D
解析:本题考查面对违法犯罪时的做法。题干中雅雯通过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失主,擒获了小偷,启示我们应学会用智慧与违法犯罪作斗争,A、B、C三项认识正确,D项认识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项。
6.C
解析: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后,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暴力手段,最好的方法是及时拨打110报警,想办法寻求他人的帮助等,故①③观点正确,②④观点错误。故选C项。
7.A
解析:题干材料启示未成年学生要学会依法维权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①②③都符合题意;④的观点太绝对。故选A项。
8.(1)当遭遇校园暴力时,我们应积极应对,不要害怕,要及时求助。
(2)可以采用协商和解等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如果协商和解等非诉讼方式不能解决,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打官司)讨回公道。
解析:本题以中学生身边的校园暴力案件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答第(1)问时要结合教材中“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的知识。第(2)问应结合“遇到侵害,依法求助”的知识来回答。
9.
(1)可以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也可以通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②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有关知识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