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聚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
第一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形成
时间
会议
内容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创立: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3.解决的问题:这一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确立: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解决的问题: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确立: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内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解决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确立: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九大的重要内容
(1)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
从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具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些难忘的镜头,令人倍感自豪、催人奋进
难忘的镜头
影响
科技
培育杂交水稻
科学家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攻克难关,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和解决10多亿人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
实施义务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经过多年奋斗,我国已跻身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行列
体育
北京奥运会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何时能在中国举办一次奥运会?此后,中国人追求奋斗了整整一百年。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百年奥运梦
经济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进程。
3.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
我国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现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
4.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5.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晤、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促进国际合作。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兴多边金融机构,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6.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断推进
我国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武器装备取得历史性突破,治军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与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
7.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8.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9.互联网发展迅速
中国的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0.人民生活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实现物质生活与文化追求的质的飞跃
(1)物质生活: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的方式;从“吃饱”到“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这一切,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文化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两个“新时期”的区别。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21世纪初,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2.两个“新阶段”的区别。
(1)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WTO。
(2)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一、判断并改错
1.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邓小平为中共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二、选择题
1.“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2.(广西崇左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2019·湖南湘潭中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某同学正在阅读一本书籍,其中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据此分析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共产党宣言》
B.《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列宁与十月革命》
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5.(2019·广西贺州中考改编)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我国………………(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6.历史变迁记录了时代的改变,也告诉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阅读右图,其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A.科教兴国,日新月异
B.社会建设,和谐相处
C.外交成就,日益提升
D.富裕生活,你我共享
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奠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方面的重大问题
8.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
B.确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断
9.(2019·贵州铜仁中考)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做了深刻阐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0.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中非合作论坛的开辟、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G20峰会在浙江杭州的举行……都充分说明我国……………………………………………………………………………( 
)
①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②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③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三、非选择题
1.(13分)为庆祝共和国成立71周年华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表
项目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
0.13
0.17
0.36
1.5
8.44
31.4
9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343
1
180
5
425
15
781
39
25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134
545
2
162
4
761
14
617
材料二:2018年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生产总值柱状图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材料蕴含着哪些经济信息?(6分)
(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始于哪一年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带来快速变化的原因。(3分)
(3)针对上述两个图表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请你就改变这种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14分)(2019·广西百色中考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以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苏联)和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各自推行的政策为例,说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谈话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1978年后的中国历史部分节点
(3)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6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2分)
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 聚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
第一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判断并改错
1.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错。邓小平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选择题
1.B 2.D 3.D 4.D 5.D 6.A 7.D 8.C 9.D
10.D 11.B
三、非选择题
1.(1)①建国71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③2018年,我国部分省(自治区)之间,生产总值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④广东省生产总值总量最多,西藏总量最少,但西藏经济增速最快,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写出三点即可)
(2)1978年。(1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分)
(3)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②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投入和扶持力度;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走共同富裕之路等。(其余言之有理也可)
2.(1)苏俄面对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使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面对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利用计划经济中的干预手段,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有效地缓解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所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③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