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发现ABC中的秘密教学理念心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现实,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高一学生在适应高中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常常会把不适应解读为外界环境的原因,比如:同学不好、老师不好、学校不好等等,从而期待通过转学、换班来解决问题,而忽略了自身的因素,设置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自我觉察力,提升学生处理心理困扰的能力。心理课堂要非常重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心理体验是心理课堂影响学生的基础,这节课通过创设选择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的认知评价对人的情绪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总结规律。通过小组活动和心得分享,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从而在相互启发中不断提升认识,增加自我觉察,减少心理困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ABC理论。能力目标:运用ABC理论;增加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生活情境中的自我责任,培养担当意识。教学准备学生4-6人一组,随机分组;彩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团体热身1、彩纸分组。2、在彩纸上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出一个小困扰。二、导入主题故事导入:有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是个酒鬼,喝醉之后往往控制不住情绪;父亲是个赌徒,而且脾气非常暴躁。他们的家庭生活非常糟糕。后来这两个兄弟走了不一样的道路。弟弟无恶不作,锒铛入狱。而哥哥成了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还通过竞选当上议员。有记者分别采访了兄弟俩:为什么会有今天,令人诧异的是他俩的回答都是:“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兄弟俩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很显然,这兄弟俩找到的原因并非真正的原因,那么,这兄弟俩到底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秘密。三、活动探究1.初步探究:情境设置: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后背,你的情绪或行为可能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反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代表发言。2.理论归纳:概括学生的反馈,提出情绪ABC理论。概括ABC理论: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并非由诱发性事件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通过ABC理论强调:每个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选择权和决定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3.深入探索:看一看自己写的那件小事,找出那个被自己忽略的B。请教同伴是否有不一样的看法,并体会由此带来的不同C。回顾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那兄弟俩到底忽略了什么?4.分享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很多可能性,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承担起自我发展的责任。四、总结提升人生是由无数次的选择所构成的。不同的选择,构成不同的人生。在面临人生大事的选择时,我们会左思右想、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决断;在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时,却常常率性而为,殊不知,这日常小事的处理正在打造你的能力,塑造你的性格,形成你的修养。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带着一颗自我觉察的心,理性应对生活中的小事,努力拓展自己的选择空间。遇事不怨天尤人,而是承担起自我发展和提升的责任。五、课后拓展当你在生活中再次遇到不如意的小事时,试着把它当作自我锻炼的时机,冷静思考,理性应对。假以时日,你会看到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