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一心理健康 个人形象之见面礼仪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一心理健康 个人形象之见面礼仪 教案

资源简介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单元名称
个人形象之见面礼仪
教学内容
见面礼仪
课时
1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采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实操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常用见面的礼仪。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的见面礼揖礼和世界各国的传统见面礼
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知识,为学生在社交场合下准确的使用见面礼
教学重点
握手礼的动作要领和握手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在生活中见面礼仪的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视频、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教后记
课堂礼仪:课前准备
上课礼仪:整装、站姿、问候
一、导入新课的任务:问题导入:你知道的见面礼仪有哪些?二、新课的教学:
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礼仪中最常用与最基础的礼仪,人与人见面通过规范的礼仪能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顺利交往打下基础。师:同学们,文明礼貌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意义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列举生活中的见面的行为,同学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的第一步,见面礼仪:板书见面礼仪1、致意礼2、鞠躬礼3、握手礼(一)、致意礼通过让同学们发现和列举生活中大家见面会怎么样打招呼来引出一个见面礼仪---致意礼板书致意礼的分类:点头
挥手
欠身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互相感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用到致意礼小组总结归纳:致意礼的使用场合以及动作要领(二)鞠躬礼由本学生在校门口迎接老师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鞠躬礼,每天在上学和放学时都会亲眼看到我年级组同学在校门口行鞠躬礼表示对老师的欢迎和送别。范围: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庄严肃穆或喜庆仪式上,商务活动中
基本姿势:距受礼者两三步远,身体成标准站姿;男士手放于身体两侧,女士手放在小腹前.
角度:30度~90度。表情:自然,面带微笑。眼神:注视对方。在本环节由学生上台演示基本的站姿,复习回顾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三)握手礼握手的要求:1、体位与表情:距离对方一步,上身微前倾,面带微笑。2、手形与力度: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伸开,掌心向内,手掌与地面垂直,手高度与对方腰部持平,以双方右手虎口相握。3、时间与问候:持续3-5秒,同时说出简洁问候语:您好,久仰。
握手有先后顺序:主人、年长者、
身份高者、
妇女
先伸手客人、
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错误的握手方式交叉握手
与第三者说话
摆动幅度过大
戴手套或手不清洁(四)知识拓展其他国家的见面礼仪
日本----鞠躬礼
中国----拱手礼
军人----举手注目礼
泰国----合十礼
新西兰----碰鼻礼
阿拉伯----贴面礼(五)课堂小结文明礼貌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意义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或许你的快乐来源就多一点,而见面礼仪更是与人交往的第一张名片。(六)布置作业一、各小组通过媒体和图书搜集其他有趣的见面礼仪。二、文明礼仪要践行到实际行动中,
在校园中用文明的见面礼仪和同学以及老师
打招呼。
三、每个小组用学到的见面礼仪进行一次模拟
面试。
学生问候教师回答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学生按礼仪要求进行商量并展示,分组比赛展现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分组相互评价学生分小组讨论:握手的场合和握手的要求,并以小组的形式给大家做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并指出那些地方是不合适的,从而引出错误额握手方式,提高学生的警惕。此环节中,由一些听课教师在场,学生亲身实践同长辈握手的注意事项,学生指出错误学生分小组上台演示各国见面礼仪,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规范课堂礼仪以此带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发现问题,引发对正确的礼仪规范学习的兴趣。在讲解、提问中将要点和难点一一讲解,并将在生活中运用作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分组展示,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的情况,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质量。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做到取长补短,教师补充点评。让学生分组展示,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的情况,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质量。锻炼学生的实战经验,和交往能力,从而更好的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本环节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见面礼仪的学习,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通过学生演示活动,加深他们的记忆。多搜集和了解塑造自己个人形象的方法和途径。
3分钟2分钟8分钟10分钟10分钟5钟1分钟1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见面礼仪和了解了一些国外的礼仪之后,为塑造自己的良好的个人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同学对于见面礼仪对个人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舌头出一个人个人形象的塑造要在一点一滴的细微行为中形成的。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活动不够积极,以后再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是需要努力的。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