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趣的竹蜻蜓一、活动背景:小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动物,学生在“我与动物交朋友”这一实践活动主题中,通过“我喜欢的小动物”活动,在与动物交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学会了关爱动物,也了解到了动物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在该主题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我们进行了扩展,通过制作竹蜻蜓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动物及探究借鉴动物特点制作出来的各类物品的欲望。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制作竹蜻蜓的具体流程及所需工具、材料。2.通过对材料的探究,进行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3.在讨论、交流、分析中,学会梳理自己的想法,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4.在竹蜻蜓的制作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提升学习力。5.了解影响朱挺飞行的因素,并能根据原因提出设想,进行尝试解决。6.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及实践,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活动对象:三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长:课内3课时+课外五、活动简要流程活动阶段课时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第一阶段1课时+课外1.事先搜集竹蜻蜓制作方案及相关材料。2.欣赏图片,感受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聚焦蜻蜓,认识竹蜻蜓。3.了解竹蜻蜓构造。4.交流各自收集的方案,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探讨。5.现场合作制作竹蜻蜓。6.放飞竹蜻蜓。7.分享收获。8.课后拓展:进一步探究竹蜻蜓试飞不成功可能存在的原因。1.出示图片,现场演示,聚焦竹蜻蜓。2,结合板书,引导了解构造。3.结合制作方案,从草图、制作步骤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制作过程。4.引导探究制作材料及工具,引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发散思维。5.引导探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重点突破如何找叶片的中心点。6.对学生制作过程出现的状况进行及时引导。7.采访成功放飞竹蜻蜓及未完成,引导学生学会吸取他人的经验。8.交流体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下一阶段活动做铺垫。第二阶段1课时+课外1.继续完成竹蜻蜓的制作。2.小组交流探讨,影响竹蜻蜓成功飞行的因素。3.聚焦:叶片的厚薄、轻重,钻洞问题,竹柄和叶片之间的垂直度,重心位置的选择。4.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再次对竹蜻蜓进行修改制作。1.从竹蜻蜓的两个部件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到底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竹蜻蜓的飞行。2,结合板书,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聚焦到几个关键问题上。3.指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对照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发现问题,改造竹蜻蜓。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1课时1.作品展示与交流2.畅谈收获与反思3.填写活动评价表1.组织学生对自己修改后的竹蜻蜓进行介绍与展示2.指导学生对照活动评价表的评价项目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具体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本次研讨课的内容)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制作竹蜻蜓的具体流程及所需工具、材料。2.通过对材料的探究,进行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3.在讨论、交流、分析中,学会梳理自己的想法,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4.在竹蜻蜓的制作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提升学习力。活动准备:1.学生事先搜集关于竹蜻蜓的制作方案,并完成表格。2.准备制作竹蜻蜓可能用到的各种工具、材料。活动过程: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课件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中小主人公与各种动物亲密接触的照片二、头脑风暴,交流方案1.了解构造2.交流方案现在哪些同学愿意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你收集的方案呢?出示温馨提示:同学进行分享时,其他同学能竖起耳朵认真听,看看他的方案是否跟你一样,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吗?(根据孩子们的搜集结果进行现场交流)3.引导学生从制作竹蜻蜓的材料进行发散思维。4.师:哇,我们来瞧瞧,原来生活中可以用来制作竹蜻蜓的材料这么多。三、引发思考,现场制作1.小组内交流讨论,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2.探讨如何找中心点,现场演示。3.出示温馨提示,合作制作竹蜻蜓。4.老师对各组的制作进行互动、了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亮点。5.采访学生完成情况,引导发现问题所在。6.放飞竹蜻蜓。四、交流体验,拓展延伸1.刚不少同学都玩得兴致勃勃,不过你们发现了吗?有些同学的竹蜻蜓飞得很好,可是有的却不怎么理想,到底问题出在哪呢?大家回去后可以继续进行实践探究。2.交流收获。3.我们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直升飞机就是根据竹蜻蜓的原理产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借鉴动物特点制作出来的东西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接着研究。竹蜻蜓制作方案工具材料制作草图制作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