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维护秩序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维护秩序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节 维护秩序
1.什么是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原因:每个社会成员都有________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________和承担相应的________,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____________,降低社会____________。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原因: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在有序、整洁、____________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____________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____________,激发对____________。
1.社会规则的形成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____________,在逐渐达成____________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使大家各司其职,____________,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______________。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也有道德、____________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社会、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1)社会与社会秩序: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小结: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一、选择题
1.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观看电影时,要安静。我们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①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破坏社会秩序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④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借网络而生的微博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秩序被扰乱的情况,它滋生是非,揭露他人隐私。由此可见( )
A.网络秩序的维护离不开规则
B.微博专门败坏社会风气
C.微博主要传播的是腐朽文化
D.微博总是影响人际关系
3.“别了,‘舌尖上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地铁内禁食。该《办法》的出台( )
①使乘坐地铁的人失去自由
②说明社会规则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③有利于保障社会有序运行
④告诉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公园游览不能攀折花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这表明( )
①生活处处有规则
②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
③作为社会成员要各尽其责
④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某研究机构对公共场所人们的不良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右图),抢座、围观并起哄、插队和闯红灯等在所有不良行为中占54%。这项结果提醒人们要( )
A.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B.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6.对右图中闯红灯的行人正确的建议有( )
①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②遵守交通规则,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
③过马路红灯时,要结伴通行
④安全出行,避免意外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几种做法中,你赞同的是( )
A.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在课堂上和会议上随便讲话
C.不在教学楼走廊上嬉戏打闹、大声喧哗
D.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8.“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这表明法律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9.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规定,如“严禁闯红灯”“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这是因为(  )
A.人们的行为都不自觉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良好秩序限制了自由
D.法治环境还不够完善
二、非选择题
10.(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1、图2的行为分别破坏了哪一社会秩序?他们的行为给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的文字材料属于哪一类社会规则?联系材料二,说说它与社会秩序的关系。(5分)
11.(5分)阅读下面的情境,回答问题。
开学后第四周,轮到小丽值道路勤。每天放学后,小丽都身披绶带、臂戴袖章来到学校门口,帮助老师维护秩序,疏导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学校门口秩序井然。看到这些,小丽心里很高兴,也认识到遵守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
(1)根据所学知识,联系上述材料,说说社会秩序的重要性。(2分)
(2)假如你是小丽,你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维护社会秩序?谈谈你的具体做法。(写三条)(3分)
参考答案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节 维护秩序
【教材解读】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有序化状态 社会管理秩序 生产秩序
2.(1)生存 社会资源 社会责任 运行效率 管理成本
(2)社会环境 安全 人身自由 生活的美好 生活的热情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社会环境 默契 道德 纪律 法律
2.(1)各安其位 (2)良性运行 强制性措施 风俗
【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B 2.A 3.C 4.C 5.B 6.B 7.C 8.C 9.B
二、非选择题
10.(1)图1、图2的行为分别破坏了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分) 图1、图2中人物的做法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社会混乱,降低社会运行效率,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影响社会正常运行;他们会破坏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人们安居乐业。(4分)
(2)法律。(1分) 《决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体现了这一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2分)规则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从而保障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2分)
11.(1)正是因为小丽帮助老师维护秩序,才使学校门口秩序井然。可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在购票、购物、乘车时主动排队,不随意插队;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爱护公物;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