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彩斑斓、水色霓裳——扎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扎染工艺的特点和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过程与思考:在欣赏扎染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进行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扎染魅力。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对扎染的热爱,认识到扎染艺术是民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继承、传承传统文化工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扎、染制作的步骤,制作出美丽的扎染。??三、教学难点:扎缬纹样的设想与处理,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棉T恤、染料、、范作饰品及图片。五、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扎染实物和图片的欣赏,使学生对民间扎染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提高审美水平,拓宽知识面。(二)扎染的概述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扎染所得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它不仅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三)扎染扎制的基本方法具体介绍扎染的方法和步骤,和学生一起体验扎染乐趣……??1、构图设计好要表现的图案,教师多给学生启示,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2、缝线和捆扎(1)捆扎法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2)、打结扎法:打结扎法是将织物作对角、折叠、不同方式折曲后自身打结抽紧,产生阻断染液渗入的作用。打结的方式有:四角打结,斜打结,任意部位打结等。?(3)、综合扎法:将捆扎,打结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巧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4)、任意皱折法:任意皱持法又称大理石花纹的制作,是将织物做任意皱折后捆紧,染色;再捆扎一次再染色(或做由浅至深的多次捆扎染色),即可产生似大理石纹理般的效果。(5)、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与可制作花形、叶形。用大针穿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紧。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3、染色弯嘴瓶注色或将织物浸入染液中,用竹棍搅动,使其着色均匀,上锅蒸20分钟或者套袋密封10到24小时进行固色。??4、后期处理冲洗并拆开扎缬,最后烫平晾干。?(四)展示与交流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1、扎捆过程中扎紧的力度,间隔的疏密程度直接影响到扎染的染色效果。2、染色的水分多少、时间的长短、染料的浓淡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扎染的效果。五、教学反思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了染色工艺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它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就。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最大的好处是随心所欲,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形状、图案、颜色、干湿、浓淡全凭个人喜好,制作者可按作品的用途,匠心独运,出奇制胜,保证你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会难看且能别具天地、各有韵味。因此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开展探究性学习,善于、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充分体现合作学习。要注重拓展延伸,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美化自己的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