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人说山西好风光之社火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经历了学生查资料、视频课、学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山西社火的内容、形式以及历史来源。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提高了查找资料的能力,表演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学生们在合作学习和汇报的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配合,加强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工具设计多媒体、春联、窗花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学生们查找、搜索资料以及合作汇报。教学难点:学生们搜索重点资料、合作表演展示是难点。学情分析学习起点预测学生们在以前的语文以及品德课程中学习过关于山西年俗的内容,初步了解了一些年俗的内容。学习困难预测在学生们查找的资料中检索重点内容,还要将内容表演汇报是难点。板书设计山西年俗------社火教学反思呈现现象学生们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对于众多内容的检索是学生们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找出很多资料,但是从其中找出重点内容以及服务于表演汇报的内容觉得困难。归因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掌握了搜集和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可以查找到相关资料,但是从资料中检索有用信息是需要方法还要有训练才能掌握的,学生们欠缺。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有意的设计资料检索内容和环节,让学生们训练检索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多增加小组表演汇报的机会,让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中提高能力。教案续页(第课时)步骤教学流程课堂调控导学手段春季的脚步刚刚走过,但是我们班级中对年俗的学习还在进行。请同学们用自己带来的物品装饰我们的教室。学生们利用导入很快的进入了课堂,但是对于导入的利用不到位,多问几个问题,加强导入的效果。让学生们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第一小组展示后要师生互动,加深社火形式丰富。四组资料中讲解如何扭秧歌就更好了。重难点突破通过同学们的装饰,我们的教室立刻充满了年味。山西正月十五有一个特殊的表演----社火。我们今天来分享大家的研究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准备。请第一个小组来展示。每一个成员介绍一种社火的表演形式。一个同学播放课件。剩下的同学展示各种表演形式的图片。第二组展示一个同学介绍舞龙的资料。其他同学表演舞龙一个同学播放音乐。学生们互动。第三组展示看背棍的视频。介绍背棍的资料。四个同学展示背棍如何背在身上。学生们互动,其他组的同学体验背棍。第四组汇报扭秧歌资料。教扭秧歌。小组扭秧歌展示全班一起扭秧歌。小结:作为山西人要将老祖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课堂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有收获的地方就是,每次的讲课都是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尤其是这么都老师都帮助我备课的这种讲课,提高就更多。这节课让我更深的理解综合实践课,让我熟悉课程的设计流程,从目标出发渗透核心素养来设计环节,设计提问等等。这些讲课的过程也让我积累很多展示课的经验。整个课上下来,我感觉有很多的不足。导入部分利用的不充分,没有和学生们互动起来,只是布置了教室,没有发挥其回顾前知、引入课堂的作用,简单的让学生们感受了一下过年的标志和符号。感觉这个导入如果利用好,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还有,第一个小组汇报节奏太快不深入。我考虑到第一个小组就是总体介绍,形式也不复杂,很快就结束了,没有很扎实的讲好,没有让汇报同学和学生互动,没有将社火的丰富的形式深入人心。要是改的话,我会和一组学生们,讨论商量看怎么形式丰富,印象深刻的让大家了解社火的丰富的形式,通过后面几个组的经验发现孩子们还是参与了,就都印象深刻。还有课堂中评价单一,不及时,没有给孩子引领的作用。要么是点一下头,要么是不评价、要么是重复学生的话。这样的评价都不高效。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在评价上下功夫,提高评价的水平和质量。还有我的提问的设计,有的问题没有扣住想要强化的内容,问的不是有效问题。再加上学生们还有反馈内容,我还要考虑和学生们互动,还要接评价语,就有些忙乱,问问题就有些随意,提问的学生也不均衡,最后一排孩子提问的少。整个课程有收获有不足,感受颇多,是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一个展现,也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好机会。光研究不讲课不行,光讲课不思考也不行,只有边讲,边琢磨,边发现问题,边改进,才会成长的很快。以后的教学中还会更加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