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的净化方法 (教案)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究:水的净化方法 (教案)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表格式)

资源简介

探究: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
1、能说出水的一般性质、分布和重要用途。2、利用说明书自己学会使用显微镜。3、学会玻片样本的制作,完成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4、通过实验总结出海水不能养花种草的原因。5、认识并安全使用一些常见的仪器(如:酒精灯、烧杯、蒸发皿等)。6、探索出净化水的一般方法。7、设计、整理出一份实验记录。
实践能力
1、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实验并分享实验过程的快乐。2、体验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喜欢和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2、养成勤于动脑、敢于动手、实事求是的探究问题的习惯。3、形成在尊重别人意见的基础上,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精神。4、树立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观点。
重点
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净化方法的探究过程、正确的实施操作。
难点
对水中可溶性杂质的认识及净化方法;生活用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卡通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是谁?接着问学生听没听过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同时提出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为了维持生命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水。这些水可饮用吗?你能否帮他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设计意图】
以鲁宾逊漂流记为情景,创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方向。2、教师展示一杯浑浊的泥水,问这杯泥水中可能会含有些什么杂质?(请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将说的杂质进行分类:不溶性的杂质、可溶性杂质细菌微生物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杂质、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知道只要将这些杂质从水中除去,就能得到饮用水,为后面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向。
3、教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已有的经验说出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进行交流)【设计意图】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解释:如过滤的概念等,让学生明确一些概念,让学
生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使大多数的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方法。二、小组活动过程1、教师提出鲁滨逊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然后拿出两种不同的水样,一种是从池塘中取得浑浊水样。一种是从海里取得海水水样。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小组讨论后提出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在活动记录中体现出来。2、教师提示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3、各小组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中改进方案。(学生动手,相互合作)【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日常的一些生活经验、及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
问题。感受科学探究应注重事实、敢于提问、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学生可以用静置、过滤、蒸发凝结等方法对浑水进行净化。同时让学生养成做实验记录的好的科学习惯。三、展示成果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拿着得到的水样,到前面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中选出较好的一至两个小组。
2、让这几个小组派代表讲解实验过程和方法(思维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的
感受和成功的地方和不成功的地方。其他的学生若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让他们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观察的方法(如:眼看、嘴尝)观察、比较得到的水样的好坏。让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探究过程中带来的乐趣。
3、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点拨、补充、总结。【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蒸发凝结等。针对不同的水样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中要将不溶性的物质从水中除去,一般要用过滤的方法。要将可溶性的物质从水中除去可用蒸发凝结的方法。细菌微生物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除去等。四、课外延伸
1、教师展示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法来解决。
A、洗完菜的水,上面飘着很多小菜叶,我想用它来拖地,应该怎么办?
B、从大海里取得一些海水要养鱼,但取得海水比较浑浊,含有一些较大的不溶性的颗粒,怎么办?【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将学会的方法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且能够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并进行节约用水的环保教育。
2、鲁宾逊在荒岛上,没有那么多的仪器和用品,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在荒岛上他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饮用水,从而维持生命?【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