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三维目标:1.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2.培养同学阅读文本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研读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教学方法:问题法;阅读法;归纳法;学法指导:同学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将资料分条梳理,归纳掌握文本内容教学准备:资料《爱上贫困学校》《善用表扬,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是谁“黑”了他的心灵》教学流程:导入:1.通过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什么?2.阅读课本4—5页内容,说说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的性质是什么?●开放性●以“研究”为中心,重视培养大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过程●和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重视结果,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过程一、请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说说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是什么?二、听老师读资料《爱上贫困学校》《善用表扬,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是谁“黑”了他的心灵》,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谈谈你的思考。附录:爱上贫困学校来源:今晚报作者:莫小米 有位成功人士捐助“希望工程”多年,说起来他是掺杂一分私心的,他支援贫困地区孩子读书,其中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自己儿子也参与进去,懂得艰辛,才能理解人生。 因此从儿子懂事起,每年他都带着儿子,跋山涉水去看望那些孩子。回到城里,又让儿子与同龄人通信。效果相当不错。 最近这一次的反应却让他吃了一惊。 儿子说:老爸,我想转学。转到哪里?转到山村小学。啊!为什么? 儿子说:他们教室虽然破,桌椅、黑板、课本都不如我们好,但是他们的老师比我们好。 父亲更吃惊了:你们是重点小学,老师都是大学本科生,他们一个老师上好几个年级的课,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的,而且他只有初中程度。 老爸,看你白来那么多趟,还没我知道得多。他们老师家里要种麦子了,就让家里人代课,老师的妈妈生病送医院,也是家里人代课。他们家每个人都代过课的,老师的哥哥、表姐、姨……老师的老婆代课什么也不会教,只会教唱歌,她的嗓音好亮啊,两座山外头都听得见。老师的爸爸代课,只会讲从前山里游击队的故事……好玩吧老爸。 儿子,你就是贪玩啊,这样上课好玩是好玩,可学习质量差了不是? 我还没说完啊老爸,有一天阿强哥哥哭了,因为他的作业老师全部打了叉叉,他可是班长哦,而且他根本没有错啊。 儿子你看,我就说他们老师水平差嘛。 可是老爸,他们老师第二天就在课堂上向阿强哥哥道歉了,说是他自己错了。我们老师绝对不会的,他自己错了还很凶很凶。罚站。说我们不尊重他。 还有老爸,山村小学有个学生,读了一学期1到10还数不会,老师就去帮他们家砍柴,让他多点时间做功课。可是我们班小莉成绩差,老师就叫她妈妈来,说让她退学。后来小莉被选上拍电视剧了,老师就叫小莉当副班长了。老爸无语。他知道儿子是对的,平等与尊重比什么都重要。学生学习心得:学生关于《爱上贫困学校》的思考部分摘录1.山村的教育方式为什么会受到欢迎?2.山村和城市教育的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大?3.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老师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山村的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条件,老师不仅要有学识,还要有素养。还要尊重学生,爱学生。4.山村老师给孩子讲故事,教唱歌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吗?5.现在从社会到老师,到家长都看中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里的重点中学去念书,这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的。善用表扬,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摘选文/来尧林有一位调皮的小男孩考试第一次拿了100分,活蹦乱跳地来到母亲面前报喜:“妈妈,我这次数学考试得了100分。”那位母亲看了儿子一眼,慢吞吞地问:“你们班里有几个100分?”一心想得到母亲夸奖的儿子一下子蔫了:“有10个。”声音很轻。又一次,孩子真的考了全班第一,他想:“这回妈妈总该笑了吧。总会夸我几句吧!谁知回家一说给妈妈听,妈妈就问:“你在年级里的名次是第一名吗?”这个可怜的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哭鼻子去了。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搂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学生关于《善用表扬,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的思考部分摘录1.鼓励是让孩子学习进步最快的方法,反之,孩子则会沮丧,认为母亲不够关心自己,不够爱自己。(李喆)2.事物具有两面性,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在面对一事物时,我们要多方位的去考虑,我们会有不同的理解。(代萌)3.家长们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更加上进,学习更加愉快。(佚名)4.父母对孩子是不是太严了,孩子的心灵也需要呵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育不同的孩子时家长也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佚名)5.教育方式的不同,决定一个孩子对生活,学习的态度。(佚名)6.为什么小男孩得不到母亲的嘉奖?如果母亲每次开完家长会后把老师说的话告诉儿子她还会进步吗?(佚名)是谁“黑”了他的心灵来源:《做人与处事》2012年7月上期作者:田野他是一位孤独的小男孩,家住湖南省一个小县城里。他本来有一个幸福而又温馨的家庭。可是,在他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离了婚,他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后妈待他不好,他经常挨打,饿肚子。在他痛苦的时候,他想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亲妈。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儿,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要是亲妈在,那就好了。在爸爸家里生活了三年,他终于决定外出找妈妈。他知道妈妈在长沙。具体在那个位置?不知道。这个信息还是他与妈妈的一次电话里得知的。他对妈妈说:“妈,我想你!”妈妈说:“儿呀,妈也想你!妈在长沙挣钱,等妈挣到了钱,就给儿子买好多好多好吃的!”这是妈妈离家后给他打的唯一的一次电话。但是,他相信,妈妈没有骗他,妈妈就在长沙!他从一个废纸箱里找到爸爸与妈妈曾经的合影照,放进书包里。然后,又从后妈的钱夹里拿了200元钱,踏上了开往长沙的长途客车。来到长沙,他才知道自己错了。长沙这么大,妈妈究竟在哪儿?他一下子傻了眼。不过,这一切都难不倒坚强的他。他背着书包,手里拿着妈妈的相片,见人就问。很快,他书包里的钱花完了。他就讨饭,睡广场,睡屋檐下。好在长沙人向这个可怜的小男孩儿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给他吃的,穿的,甚至给他钱。他靠着别人的周济,在长沙找了整整三个月。天气已经开始变凉。他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道:妈,你究竟在哪儿?我已经找了你三个月了。今天如果再找不到你,我就要回家了!就在他准备回家的时候,奇迹出现了。这天中午,他走进长沙市郊的一个四合院,打算讨一口饭吃。可是,当那位阿姨转过身的时候,他一下子惊呆了。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妈妈吗?母子俩抱在一起,放声痛哭。妈妈给他买了新衣服,买了好吃的。他感到很幸福,打算在妈妈的家里常住。可是,忽然有一天,姑姑来了。妈妈要他跟着姑姑回家。他不。妈妈说:“儿呀,你要听话!妈现在已经跟别人结了婚,妈不能留你住!以后,你就跟着姑姑生活!妈给你寄钱,行不?”他知道,妈妈不要他了。他很伤心。但是,也很满足。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妈妈。既然妈妈不要他,他也不再想妈妈了。他擦干了眼泪,跟着姑姑一起离开了妈妈,离开了长沙。从长沙回来,他就跟着姑姑一起生活。姑姑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年龄要比他小。不过,姑姑待他还是不错的。供他吃,供他穿,供他上学。至少,他不会像在爸爸家里那样挨打,饿肚子。只是,他的心灵已经麻木,他不再相信任何人。他经常出入网吧,甚至彻夜不归。对于他的错误,姑姑是不能容忍的。姑姑每次把他从网吧找回来,就狠狠地批评他。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一次,姑姑生气地说:“你要是不听话,再到网吧里去,我就把你送到你爸爸家里!”他害怕了。因为,他实在不想再看到那个讨厌的后妈。于是,他再也不敢上网吧了。只是,他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封闭,甚至,一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因为,他已经不相信任何人。在他的心里,大人都是骗子。因为,连自己的亲妈都骗他,何况其他人!他的这些细微的变化一直瞒过了姑姑的眼睛。姑姑以为他变好了,变乖了。其实,在他的心里,已经开始仇视别人。他仇视自己的爸爸,妈妈,后妈,姑姑,甚至天下所有的人。不过,他把这种仇视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来不对人说。这天,他放学回家。姑姑不在家,表弟和表妹已经在邻居家吃过饭,而他的饭却没有人给做。原来,这天,姑姑单位有事儿,需要加班,一时半会儿回来不了。那一刻,他埋藏在心灵深处的仇视一下子爆发出来。爸爸,妈妈,姑姑,后妈,表弟,表妹等人的影子在他的眼前不住地晃动,一种声音在他的耳边萦绕:骗子,骗子!他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彻底控制不住自己了。他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愤怒地刺向幼小的表弟、表妹……案发的时候,他还不满12岁,还是一个在妈妈身边撒娇的年龄。可是,他却因为那颗仇视的种子毁了自己的一生,毁了疼他爱他的姑姑,可爱的表弟表妹!是谁“黑”了他心灵的屏幕?如果后妈对他多一点宽容,如果妈妈能够给他一个生活的空间,如果姑姑能够多与他沟通,再如果他能够有一颗感恩的心灵,那么,这个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可是,人生没有回车键。他带给人们的只有遗憾和沉思!学生关于《是谁“黑”了他的心灵》的思考1、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要他而把他交给他的姑姑抚养?大人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对孩子不负责任。2、对孩子要多一些关爱,以免让他走入歧途。3、孩子要多和他人沟通,要懂得感恩。4、他的后妈打他时他的爸爸在哪里?为什么不说话?5、“冤有头,债有主”他为什么要把仇恨附加在幼小的表弟表妹身上?6、人不应该太冲动,冲动是魔鬼。课后心得:通过引入资料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训练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日后他们自己开展研究课题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