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眼见不为实——视错觉体验与感悟【任课年级】高一年级【主题类别】环境适应指导类【设计理念】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亲身经历和验证,而不是仅仅凭借眼睛所看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本课的设计除了传播心理学基础知识中的视错觉常识之外,也是希望借此帮助学生感受到心理学的趣味所在,同时希望引导通过视错觉现象的切身体会领悟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现象,更应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选择。【课时安排】40分钟【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所需器材】2张A4纸,1支笔,1把直尺。【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对心理学中的视错觉有一个较为基本的认识。2.认识一些较为常见的视错觉图片。3.能动手制作一幅视错觉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欣赏的形式引起学生对视错觉现象的了解。2.通过动手操作指导学生亲身绘制一幅视错觉图片。3.通过视错觉现象引导学生对自我成长和学习的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心理健康课程。2.关注身边的心理现象。3.懂得透过现象认识本质。4.亲身感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重点】1.认识视错觉现象。2.透过现象感悟生活。【教学难点】亲身绘制一幅视错觉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跟着我的提示一步一步的来做,你会发现一个神秘的现象:第一步:凝视图片中心部位15秒钟第二步:看图片旁边的空白区域第三步:看的同时快速眨几下眼睛第四步:你会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头像。难道图片显灵或者神灵附体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肯定不是什么“显灵”或者“附体”,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奥秘不在图片,而在我们的眼睛。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心理学中的视错觉现象中的一种。二、知识讲解(一)视错觉的定义视错觉是指观察者在客观或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特定感知。它能从独特的角度显示出视觉系统的认知功能和机理,因此研究错觉原理,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心理学、生理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视错觉形成原因眼动理论是视错觉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例如:垂直一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来长一些。缪勒一莱尔错觉是由于箭头向外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大的眼动,箭头向内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小的眼动,因此前者看上去长一些。(三)视错觉主要类别1.深度错觉2.后效错觉:方法一:请用眼睛长时间凝视图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大约15-30秒,然后闭上眼睛,一直闭着,你会看见一个光圈,在这个光圈里……你见到了谁?方法二:请大家这画还可以这样看:长时间凝视图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大约15-30秒,然后眨着眼看白色的墙认真做,绝对看得到3.填充错觉4.抑制错觉(?http:?/??/?olx.photo.?/??file=3416828709F31B46D726A5D0D0854FEDFA6A3BD7DE558716638B2B5BB5A97529?)5.伪装错觉(?http:?/??/?ol8.photo.?/??file=9517EBB63E2C5F4D11448C7BF4A13E49992627B0C26BB41EE7F897C47F286F0F?)6.恒长错觉7.虚构错觉8.螺旋错觉9.扭曲错觉10.似动错觉(?http:?/??/?oln.photo.?/??file=52EDEAF64E756F81C96CA04F8617D62854FB5C51708841251B257A701AEB82B3?)(?http:?/??/?x.?/?forum?/?pic?/?48452d910103kobq?)三、合作探究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几个错觉游戏:游戏一:立体线错觉第一步:在白纸上画两条等长交叉的线段。第二步:把图立起来位于眼睛的正下方。第三步:脸与图的平面成一个直角。第四步:用两眼看这两条交叉的直线。第五步:你会看到似乎出现了第三天线。游戏二:相碰的双手第一步: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第二步:把左手掌轮廓画在白纸左半边。第三步:把右手掌轮廓画在白纸右半边。第四步:双眼看着举起的这张作品。第五步:慢慢把它靠近你的脸。第六部:看见了吗?手相碰了!四、当堂反馈今天我们一起对视错觉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同学们都在课堂上切身感受到了视错觉的奇妙之处。那么从励志和成长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视错觉现象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有怎样的启发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