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追星”现象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主题的背景、意义:“追星”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风靡大江南北。毛主席的词里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今是眼花缭乱的明星引无数少男少女竞折腰。随着社会娱乐的迅猛发展,媒体炒作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追星,常常将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名字、事迹挂在嘴边,关注一切他的消息,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不顾生命的地步。而对于这种现象,到底是优劣何在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追星呢?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不能只追求肤浅的、浮华的、虚荣的东西。对此次活动主题的调查、深入探讨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同学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引导同学们走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路。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1、学会用上网、查阅报刊杂志、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得资料,让学生了解“追星”的种种现象。2、知道“追星”现象的益处和害处,具有理性分辨的能力。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合作能力。2、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能力,学会有目的地开展收集信息、调查研究。3、学会理性分析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艺术美,追求艺术美,体会高尚的人格美。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三、活动对象:高一四、活动内容:1、利用网络了解“追星”的一些现象和事例,搜集图片资料,观看视频资料。2、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活动,调查“追星”现象在现实中青少年人群的具体表现。3、组织同学们开展辩论会。4、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的实践活动。5、开展综合实践汇报。五、活动流程与设计: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追星”现象调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能把问题转化成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形式;2、主动参与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升团队意识。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项目的设计,把问题转化成课题的方法。活动过程:(一)项目的提出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明星吧?在你心里,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星”呢?你“追星”吗?你愿意追什么样的明星呢?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根据学生回答确定项目设计主题——“追星”现象调查。(二)如何进行项目设计1、讨论从哪些方面来探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确定探究的内容:(1)什么是“追星”?(2)为什么会“追星”。(3)“追星”应该追什么样的明星。(4)自己身边的朋友是否“追星”,应该如何理性的“追星”?2、讨论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学生出谋划策,教师相机指导:(1)上网搜索、查找有关资料(2)设计调查表,进行校园及校外调查(3)采访一些同学,请他们谈谈对“追星”现象的看法。3、全班分组,开展活动(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2)小组讨论本次项目设计方案。《“追星”现象调查》(小组计划)设计项目名称《“追星”现象调查》设计人员搜集“追星”的资料“追星”的分类“追星”的典型事例(3)活动评价:通过准备阶段,同学们搜集到了很多有效的资料,制作了调查表,进行了小组分工,表现得都很积极,兴趣很高,参与意识很强,培养了同学们的协作精神,使同学们感受到活动的快乐。(4)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思维也很活跃,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觉得做这样的事情很有价值。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样子,为他们地青春热情高兴,同时也发现同学们对事物缺乏理性,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课能够引导他们学会理性地看待人和物,更好地成长发展。第二阶段:实践活动阶段(第二课时)活动目标:针对本小组讨论的项目设计方案展开活动,注意分工合作与交流。活动过程:活动一、卡片积累法: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追星”现象及图片资料、视频资料。A、学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筛选整理信息。B、指导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查阅有关图书资料及图片。C、组内学生讨论,设计一份资料记录单,作好记录。如:“追星”现象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记录表研究主题“追星”现象调查研究方法查询法资料来源指导老师内容记录小组成员记录日期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设计,同学们学会了卡片积累信息,了解到相关资料,学习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通过活动会学会分工合作,体验交流的快乐。(第三课时)活动二、问卷调查法:活动目标:调查身边的同学是否“追星”,是否了解“追星”现象,并进行统计。活动过程:A、组内学生讨论,设计一张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内学生及校外身边的人进行调查问卷,了解“追星”现象的影响。如: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为了深入地了解中学生追星的现象,我们在课外进行调查研究,希望得到你的大力协助,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1.性别:A.男B.女()2.家庭住址:A农村B城镇()3.你有崇拜的明星吗?()A有B没有4.各个领域都有明星,你喜欢()A.歌星B.球星C.影星D.科星E.其它5.你喜欢()国的明星?A.中国B.外国6.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明星呢?()A.古典柔雅的B.现代前卫的7.你喜欢明星的哪一方面呢?()A.好看的外表B.表演的天赋C.内涵修养8.你认为崇拜明星会对自己有影响吗?()A.有B.没有9.你会刻意模仿他们吗?()A.会B.不会10.你会下大功夫花许多钱搜集他们的信息吗?()A.会B.不会11.你认为为明星消费过多值得吗?()A.值得B.不值得12.你认为明星做广告的产品一定好吗?()A.一定B.不一定13.你崇拜的明星所做的广告产品你一定会买吗?()A.会B.不会14.升学压力会使你减少对他们的崇拜吗?()A.会B.不会你回答的问题为我们研究小组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谢谢积极参与和支持。B、汇总问卷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C、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并写好采访日志。如??????《“追星”现象调查》我是小记者姓名采访日期采访对象被访者年龄采访经过收获体会教学反思:本次活动课让同学们学会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与人交流的快乐,让他们有勇气去表达自己,说服别人,很有成就感。(第四课时)活动三、举行一场辩论会活动目标:班内同学根据已选的主题,以“‘追星’的利与弊”为主题分“正方”、“反方”进行辩论,达到明辨是非,理性“追星”的目的。活动过程:1、由主持人主持这场辩论会,“正方”“反方”同学积极踊跃发言。2、辩论中同学们激情碰撞,理性思考,更能明白如何对待“追星”现象。3、最后总结辩论过程,形成书面文字,同学们分享交流。精彩辩论:正方:我方认为“追星”利大于弊,首先,追星让自己有了一个人生的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其次,不追星的人是没有的,你去问任何一个人,他都有自己的喜欢的明星,比方中老年的偶像白岩松、朱军等。第三,如果一个中学生没有追星,那他就没有朋友,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没有的话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反方:不管你崇拜的是谁,那都是别人,不是你。追星追星,为什么不尝试完善自己让别人去追你呢?做自己才是最好的。那些明星因为将自己做的很出色,所以才会成为被人追捧的对象,相信他们一定不会用学习时间去进行所谓的“追星”。追星是一种商业行为,我们要用一个理智的思维去看待追星的事情。有个性固然不错,但是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而非去模仿去盲目的步某些自己喜欢的人的后尘。这个道理很容易思考,你追女孩子,你不能把自己也打扮成女孩子的样子吧?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明星们也很烦有人追星,如果他们真的不反感这个事情,为什么出行要雇保镖呢?为什么要赶走想亲近他的歌迷呢?你追星,明星都不知道你是谁,追来追去自己的学业、自己的生活都给追没了,到时可别追悔莫及。教学反思:此次活动课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在辩论中,同学们激情碰撞,热火朝天,斗志昂扬,在思考中同学们明辨了“追星”现象的利与弊,能够理性思考,对自己的“追星”行为也进行了深入地反思,更加明白自己需要追求的是什么。只是也要学会理性地辩论,学会分享,不能太过武断。相信通过这次辩论同学们会学到很多,学会成长。(第五课时)活动四、案例分析法:活动目标:根据同学们了解到的“追星”现象的案例进行分析,用事实说话,以理性思考。活动过程:1、由主持人主持,同学们积极参与,“百家争鸣”,用知识、情感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2、让同学们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找到共鸣,找到教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3、写出感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们交流。案例分析:案例一:港星刘德华在内地拍摄电影时,一位中学生为了一睹其尊容,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梦想,竟然在他下榻的宾馆内的床底下,忍着饥饿“潜伏”了17小时,吓得这位“影帝”、“天王”尊容失色,差点夺门而逃;还有几位女中学生为了争得影星胡兵的亲笔签名,不惜以酒相拼,岂知不胜酒力,结果几位酩酊大醉。学生交流谈感受:这样的事件无论是对于明星还是自己,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这样的“追星”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我们应该有自己高尚的追求,而不能盲目地“追星”。案例二: (2013年6月20日讯)据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今日下午14时40分许,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至同济大学参加活动,因现场围观大学生过多,造成现场维持秩序的三名民警、两名学校安保人员软组织挫伤。据了解,另有两名学生受轻微伤。 目前,受伤的两名学生中的一位日籍留学生经治疗后已回学校,另一位学生已完成治疗正遵医嘱留院观察。贝克汉姆在其微博致歉道,今天在上海同济大学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活动,对不起大家,我从大量的粉丝包围中出来太不容易了,听说有些球迷受伤了,希望他们一切都好,祝福他们能够尽快康复。学生交流谈感受:这样“追星”造成的悲剧让我们非常难过,希望同学们能够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如此“追星”,更应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学反思: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了解到“追星”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甚至教训,更能体会到应该理性“追星”,切莫因“追星”而导致可怕的后果而追悔莫及。第三阶段:分享成果,展示交流(第六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本节活动,认识“追星”现象的利与弊、得与失,学会理性“追星”,理性地对待“追星”现象。2、通过成果展示学会倾听、学会分享与客观评价,提高总结反思能力。活动重点、难点:通过成果展示,学会倾听、学会分享与客观评价,提高总结反思能力。活动准备:各小组准备成果展示材料。活动过程:一、激情导课,提出要求。1、导入同学们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活动,收获都不小。这节课,我们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看哪个小组更出色。2、提出交流注意事项。(1)汇报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声音清晰响亮,条理。(2)听的同学:认真听,找出优缺点和特色,做好记录。二、交流汇报。1、分小组进行展示。根据分工,有人汇报结果,有人汇报方法。2、汇报本小组《“追星”现象》项目设计方案实施情况。三、反思活动过程1、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与其他同学分享。2、引导学生先自我评价,再互相评价。3、教师评价总结。指导学生完成评价表,要求客观公正。四、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畅谈活动感受。2、建议同学们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知识、学会的能力与其他同学、朋友分享。如“追星”现象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姓名?你对自己的评价?同学对你的评价?老师对你的评价??家长对你的评价?七、活动评价总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完成的也相当令人称赞。同学们探究的精神,不辞劳苦的劲头令老师也非常佩服,相信也会在今后学习的道路中让他们更加奋进,更加好学,更加优秀。同学们在准备阶段认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小组分工明确,记录详细,充分发挥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具体实施阶段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有很多好的创意,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协作、激情高涨,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成果交流阶段认真倾听,相互借鉴,分享交流。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成长。你们更加成熟自信,你们更加团结合作,你们更加真诚努力,老师为你们感动骄傲和自豪!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研究中、成长的道路上会以更崭新的姿态、更从容的心态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谱写出青春的华美乐章!八、活动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学会成长,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够不断进步。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使同学们获益匪浅。但在活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老师有时指导得不够到位,同学们不会筛选资料,准备不够充分,分析不够到位,有些同学还不够胆大……但同学们已经很努力,已经表现得相当出色,如果同学们能够更虚心地学习请教,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也会尽全力来帮助你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期待你们在下一次的活动课上有更出色的表现,能力有更大的提高;期待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宽广,越飞越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