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教案一、课题类型:主题确定课二、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形式是主题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主题确定课的教学内容前承“发现问题”,后接“实施研究”,其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确定活动的主题。它的教学可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转换问题”、“主题表述”。三、学情分析:初步接触研究性学习的高中学生具有基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但还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向课题的转化,不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并加以解决。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从问题中提炼出课题以及正确地表述课题,难点是确定研究课题的表述方法,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角度。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选题的重要性;善于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出课题;明确选题原则、选题方法;确定研究课题的表述方法,把握课题的研究角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并能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课题。重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通过讨论,进行调查、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实例。(2)教学PPT用以课堂导引。(3)提前了解学情,做好课堂预案。2、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本课知识点。(2)准备草稿纸和笔。六、教法学法:多媒体+讨论交流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发现问题(3分钟)研究性学习选题创意的来源?衣:服装生产、销售、款式、颜色、行业服装食:饮食安全、食品营养、就餐环境、菜价、口味、做法、成本等住:小区环境、区域划分、设备设施、文化宣传行:交通工具、交通安全、道路规划、停车收费学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息时间、学习内容等回忆旧知,善于观察周围现象,提出可供探讨的问题加以讨论。巩固旧知,强化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学习作铺垫筛选问题(10分钟)选题原则:科学性:符合科学原理创新性:具有创新意识或延伸出有价值的成果可行性:现有能力下能设计并完成价值性:可以掌握一些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领悟内化让学生明白“筛选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的必要准备问题转化(10分钟)怎样把“问题”转变成可研究的“课题”?(变“是什么”为“为什么”和“怎么办”。“大”变“小”、“难”变“易”、“繁”变“简”)领悟理解课堂交流让学生明白“可行性”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课题描述(5分钟)课题名称描述:主题表述可以采用直接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一个好的主题名称的表述应该是简洁、清晰、完整、准确、概括性强的。课题名称一般应表明:(1)研究的对象(2)研究的范围(3)研究的问题(4)研究的方法学生讨论,对选定主题进行描述,完善学案并开展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规范意识观看视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自主设问,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选题中的重要性。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课堂小结知识拓展(2分钟)教师总结,明确主题确定的意义回顾本课加深印象消化理解综合与归纳理解与内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