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追光机器人【教学目的】1、理解并学会光敏检测模块主要参数的设置,并以此为以“变量依据”编制机器人追光的程序;2、体验理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大致意义,开始尝试自己分析、表述任务;3、培养学生调试机器人程序的耐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感知外界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利用光敏变量的条件比较判断调试具有简单智能的追光机器人;3、引导学生根据程序分析、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反复尝试中逐步加以解决。教学难点:1、机器人的运行状况受自身的差异导致略有影响,如果学生班级间的学习习惯差异也较大,教学内容和方式可能需要视现场情况适当调整;2、任务定义与分析没有一定之规,需要针对学生的现场反应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学准备】VJC1.6开发版;M-3机器人;发光球体;【教学过程】导入:理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区别如果你感觉发烧了,你父母一般如何处理?如果你父母认为你发烧了,送到医院,护士会怎么处理?父母用手测体温属于定性分析,护士量取体温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是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问题。新授:演示足球机器人请学生简述机器人光敏检测的数据特点?讲流程图搭建。(提问:这样行吗,试一下。)试运行。(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修改程序:在数据显示后加“延时等待”,再试。(提问:为什么要延时等待?)借助流程图分析。(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光敏变量的数值,进行反应设置?继续解决问题:双侧光敏数据有偏差,向亮处转向前进。借助流程图分析、归纳问题的原因。修改程序:加“光敏检测-显示-运动”。(观察:学生操作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中讲解还是直接作小结。集中讲解:试验。(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过实际分析,得出问题的原因。小结:任务要求先分析,模块运用排次序。边搭边试多调整,参数设置要仔细。拓展:自主学习运用调试更迅捷的追光机器人布置任务:互相比较,哪组的机器人找球更快。提示引导:修改哪些参数可以提高灵敏性?自主学习:巡视、个别指导。到时简单总结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