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张纸的承重——实践活动探究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学生会自己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找到改变一张纸承重的原因。(即改变纸的形状能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能在学习中会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动手实践的需要,并通过实验找到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小组合作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2.乐于根据观察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通过实验可以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能改变承重能力(即抗弯曲能力)。教学准备:硬币若干、两个高度相等的盒子、白纸若干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们见过用这样的家具吗?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看了你想说什么?预设:生1:真的能用吗?生2:能承受那么大的重量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家具产生疑问,从而想知道能不能承受。那么我就此引出纸的承重。在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上是要学生善于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过渡:那么就让我们从一张纸的承重开始研究吧!(板书:一张纸的承重)(二)纸的承重分析师:一张薄薄的纸能承受住多重的东西的呢?谁来猜测一下?(可以用力身边的东西来表述一下。)生1:一块橡皮,一支笔,一个硬币、文具盒等等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直观的感受一张纸的承重呢?预设生:生1:手拉着,把橡皮放在纸上。师:手拉着这还是纸的承重吗?不用手可以怎么样呢?生2:放桌上。师:(放一个比较重的东西在纸上)问这是纸的承重吗?师:两边不用支持物行不行?生:不行。(引出需要用支撑物)追问:那么怎么样算能承受住硬币(或橡皮)的重量呢?生:如果纸张不弯曲到桌面就算能承受,如果弯曲到桌面就算不能承受。师:你说的方法真好,那么就又你来为我们示范一下吧!边看实验边问,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提醒:放的时候要轻轻的,不然会影响实验结果。可能只能承受一块橡皮或者一个硬币的重量。)师:纸这样放(横着、竖着)它的承重一样吗?(用实验说明)那么两个支撑的距离不同呢?你们自己试试看,这时候承重相同吗?【小结】师:那么纸的承重还和什么有关呢?(预设)生:厚度、材质、形状、支撑物的距离、大小……(说说你的想法)每一点都要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出理由,并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由板书各因素)(预设没有说的形状)师: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生:(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师:形状真的能改变承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能初步形成实验的基本步骤。这样为后面的设计实验过程做好铺垫,学生也会层层深入到这个问题中,并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商榷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是自主探究的第一步。】(三)探究纸的承重能力师:你觉得把纸张折成哪些形状能改变纸的承重能力?生:(齿轮状、圆形、三角形等等)师:在改变形状的时候注意不能改变纸的表面积,也就是不能让纸张重叠。(可以演示一下)师:这些折成这些形状后纸的承重能力一样吗?生:(猜测)师: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你会怎样设计实验?做到公平有效?(1)自助设计实验(小组商量设计实验)师:说说小组设想。(或画出草图来解说)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纸的承重和材质、厚度、支撑物的距离有关。所以我们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用一样的纸。生:距离要一样。师:对所以为了实验的公平性、准确性我们用相同的材质的纸、一样高的支撑物,还要保证支撑物的距离相等,所以我们在两个支撑物之间用一个盒盖的距离。(师演示用盒盖长的距离)师:还有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把硬币重叠起来放。其他小组还有要补充的吗?生:折纸时不能重叠。师: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还有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步骤,并通过小组商量的方法进行方法的科学化,相互补充条件,让孩子们能自己设计出科学可行的实验。】(2)自主安排任务师:那么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实验进行的更加有条不紊,并且人人参与进来呢?(我们这么多的成员该怎么开始实验呢?)生1:按要求做。生2:分工师:是的我们要合理分工,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师:在实验之前我们要明确的任务,商量一下怎么分工?(谁做汇报员、记录员、实验员。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实验中的成员。一定要积极大胆的参与到实验中。)师:实验之前还有明确这几点要求。【设计意图:为了能让实验进得更加顺利,孩子们肯定会想到要合理分工很重要。学生能根据个人能力的差异进行恰当的任务安排,这是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我认为五年级的孩子在分工这部分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我也直接让学生按照要求合理分工。】(3)明确实验要求师:做好分工后就是要按照要求正确操作。(板书:正确操作)(出示提示,同时演示要点。)1、支撑物距离一个盒盖的距离2、放硬币重叠,轻轻放中间3、每次实验时,纸梁的层数不能发生改变4、每种形状的纸都测试一次,数据记录在表中。(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形状能承受的硬币数(4)汇报实验结果师:看同学们实验很认真,加下来就来说说各小组的实验成果吧。其他小组由不同的实验可以稍后补充。生:(汇报实验结果)指着自己的实验单说。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说明。同时汇报成员可以说说实验过程总的得失。分析出失败或成功的原因,这样总结出经验后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下一次活动中受益。(5)运用实验结论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折成齿轮状的承受的硬币数量很多。生2:纸张改变形状后承受硬币的个数发生变化。生3:如果改变其他因素承受力也随之改变师:哪些形状承受硬币的数量多一些,哪些相对少一些呢?生:根据实验结果说一说。(小组实验单对比,有什么想说的?)预设:为什么同样的形状承受的硬币数量不同呢?(1、这就是我们还能继续再研究的问题。2、又没有操作不当的,让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发现指出。)师: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每一小组都顺利的完成了实验,解决了我们验证了开始的猜测,这样我们就能拿把这个问号去掉了。(6)联系生活师:(出示图片)师:看你见过这样的纸和钢材吗?这些都是运用了改变形状增强它的承重能力。【设计意图:把今天的实验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综合实践的实际意义。科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五)课堂小结师:1、自我评价、小组评价2、谈收获(课上到这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一张纸”让我们学到了什么?上完这堂课你想说什么?)生1:纸的承重能力和形状有关,改变纸的形状能改变纸的承重能力。生2:实验得出的结论更科学。生3:……师:今天同学们通过动手实验知道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后承重能力是不同的。从实验设计过程中你们掌握了控制量的变化,研究形状时其他的因素要保持不变。学会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当我们产生疑问时可以进行试验。我们先是自主设计了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合理分工,按照要求准确操作,最后小组回报了研究结果。今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张纸的承重,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能像今天一样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和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只要你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看世界,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通过小结回顾整个活动的研究过程,并从中总结出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这样的综合课上能掌握更多自主研究的方法。体会综合实践课的实质是掌握一种技能和方法。】课后作业:为什么同样是锯齿状所承受的硬币数量却不同?多大的锯齿状承重能力最大?板书设计:一张纸的承重厚度承重因素材质支撑物的距离自主设计形状?实验合理分工大小正确操作……总结汇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