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是谁——认识独一无二的我》教学设计【活动背景】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能否正确认识并悦纳自己,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研究发现,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有关。因此,通过本课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和发扬自身优点,正视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健康的心理。【适用年级】三年级【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每个人在外貌、表情、性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让学生由内而发地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更多了解自己的独特,爱自己,从而增进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珍视自己;在团体互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欣赏别人,赞美他人的愉悦,体验到对他人对团体的爱。通过教师在活动现场灵活及时的反馈,关注学生,使学生获得认同感、自我价值感。3.能力目标:通过主动地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了解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活动重难点】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活动方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讨论法、曼陀罗绘画发【活动准备】1.每人准备一份幼儿时期的照片;每人准备一个小镜子。2.每人一张“星星卡”(自我认识表),每人一张“自我欣赏卡”,每人一颗苹果卡片;每组一个高帽、一盒彩笔,一张信封。3.课件、VCR、圣诞树。4.音乐:月光水岸(轻音乐)、初雪(轻音乐)、神秘园之歌(轻音乐)、天之大(周安信)【活动过程】一、心理约定、暖身导入:(?2分钟)全体齐说心理约定:带走自己的感受,留下别人的故事。“大风吹”游戏,吹到的同学赶紧起立。“大风吹。”“吹什么?”“吹(具有特点)的人。”比如:吹穿校服的同学,吹短头发男生,吹爱笑的同学。这个游戏想玩的更出彩,需要了解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我是谁”。?(板贴课题)【设计意图:心理约定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时空环境,可以卸下心理戒备,在其中自由的探索自我。大风吹游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自己的特点,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水到渠成。】二、猜猜我是谁(一)照片中的我(2分钟)1.展示班内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谁,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3个同学,抓住特点)2.总结抓住照片上的特点猜到。(贴板书)3.找找照片上自己的特点,完成“星星卡”上的第一个任务“小时候的我,是谁?”师巡视,小结:有的同学写到小时候的自己有点儿胖,很爱笑……现在的自己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呢?(二)?镜子里的我(5分钟)1.?望镜自察同学们,快拿出镜子,好好看一看!配乐,师述:镜子里的自己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这几年都学到了哪些本领?还有哪些地方对自己不太满意?想一想,请完成“星星卡”上第二个任务“现在的我,是谁”(贴板书)2.小测试你对自己有多了解呢?我们做个小测试吧。从“星星卡”上选出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写在“自我欣赏卡”上,夸夸自己。时间1分钟。师随机收取卡片:我来读,你来猜,他是谁?讨论辨析:讨论1:为什么有的“欣赏卡”大家很快就猜出来了?师小结:他们平时就是这样表现的,我们比较了解他。讨论2:为什么有的“欣赏卡”很难猜呢?师小结:可能他写的特点不够典型,或者他平时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自己。讨论3:怎么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呢?师小结:我们可以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共设计了两个猜猜看,首先从“猜猜照片中的我是谁”开始,引导孩子在寻找儿时的记忆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外貌、表情上的特点,趣味十足;然后是“猜猜自我欣赏卡上是谁”,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点自察的描述,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人认为的特点不明显或是其他人不认可的,引发新的思考:我的自我认同感客观吗?全面吗?从而激发了大家寻求客观自我认知的新途径。本环节重点达成目标1中的“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每个人在外貌、表情、性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让学生由内而发地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更多了解自己的独特,爱自己,从而增进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初步感知目标3中的“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三、别人眼中的我是谁?(一)同学眼中的我(13分钟)1.我们一起来玩个心理游戏——“戴高帽”。师走进小组师范:规则:小组内一位同学头戴“彩帽”,其他同学每人说出一条他的优点,一轮结束,帽子传给下一位同学,直到所有人都带过这顶“彩帽”,小组任务完成。要求:说的优点要有事实根据,态度诚恳,还不能重复。先结束的小组交流活动中被别人夸的感受,以及夸别人时的感受。配乐小组活动。2.老师采访:(1)被别人夸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师:都喜欢被人称赞啊。(2)哪些优点是你以前不知道,同学们现在告诉你的? 师:小伙伴们帮你发现那么多有点,可以对他们说什么?(学生小组内互相感谢)(3)小组里那么多同学,你是怎么发现他们那么多有点的? 师:认识更多的朋友,了解同学。(4)你夸别人时的心情怎么样? 师:原来称赞别人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3.师生互夸:我也想参加你们的活动,谁来夸夸我?(学生找老师的优点)你们的话像蜜一样,甜的我心里都没开花儿啦。我也想夸夸你们,积极活动,认真回答问题,你们真棒!4.赶紧把同学眼里优秀的你写到“星星卡”的第三个任务中吧。(贴板书)(二)老师眼中的我(3分钟)1.想不想知道班主任对你们的评价呀?2.请看视频:老师对全班的评价。3.原来我们都有很多优点,但是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足,老师相信,只要克服缺点,大家一定会变得更优秀!班主任还为你们每个人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呢,就在组长的信封里,读一读,完成“星星卡”上第四个任(三)爸爸妈妈眼中的我(4分钟)爸妈眼里的我们又是怎样的呢?课前,薛老师请各位同学的家长给你写了一封信,就藏在这颗圣诞树上。找到之后读一读。?1.配乐活动:找信,阅读。2.分享:你最喜欢哪句话,或者读完有什么感受?3.带着这些感受,完成“星星卡”上最后一个任务“父母眼中的我,是谁”(贴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共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分别是“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并分别采取了心理游戏——“戴高帽”、视频展示VCR和苹果信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在真诚恳切的氛围中体会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从而引领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本环节重点达成目标2中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珍视自己;在团体互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欣赏别人,赞美他人的愉悦,体验到对他人对团体的爱”和目标3中的“通过主动地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了解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四、认识独一无二的我(一)找一找 (2分钟)1.师:刚才我们从“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五个角度探索了“我是谁”,“星星卡”也都顺利完成了,请大家自由活动,找出两颗相同的“星星卡”。2.为什么没有两颗相同的“星星卡”?小结: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贴板书)(二)画一画(7分钟)配乐互动。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星星卡”的圆圈内,画一画独一无二的自己,可以是自画像,也可以是能代表自己的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物品。完成后把“星星卡”挂在圣诞树上。(三)星语心愿(1.5分钟)配乐活动。静悄悄起立,面向圣诞树。轻轻闭上眼睛,伸开双手拥抱自己,跟着我一起说: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我,我是不可复制的,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精彩的我!当我数到三慢慢睁开眼睛,一,二,三,回到此刻,大声告诉我你是谁?(随机让几位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说(全班同学喊出自己的名字)【设计意图:通过找相同“星星卡”活动,启发学生感悟自己的独一无二;三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语言表达不够丰富,在圆圈内独一无二的自己,借助曼陀罗绘画,让自我可视化;“面向圣诞树,闭上眼睛拥抱自己”,看似许愿似的活动,大有深意,此处教师运用浅层次催眠技术,引导学生自我暗示,忽略身边的人,忘记他们的观点和评价,完全关注自我,从而发现一个优秀的自我。反复对自己说,就是在叩响自己的心灵之门。睁开眼睛回到当下去大声说,就是破除束缚在自己身上的老茧,蛹化出自信。本环节重点达成了目标1中的“增进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和目标2中的“使孩子获得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珍爱自己”。】?五、作业布置(0.5分钟) 课后和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星星卡”以及本节课的收获。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开心每一天!【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感受延续到课外,在生活中感知独一无二的我,互动中体验分享的乐趣。】【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板书从探索的途径“特点”入手,抓住认识自我的五个角度,以五颜六色的卡纸承载,鲜艳夺目;星星的形状,简明有趣。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些都符合三年级的学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