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身边的垃圾—《垃圾处理学问大》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进一步了解生活垃圾再利用的相关知识。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调查探究家庭生活垃圾的来源,探究垃圾的分类,探究出垃圾处理的好方法。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可再生垃圾的利用方法。3.自觉养成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处理及再利用的相关知识。2.难点:在了解垃圾危害及分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三、教学方法1.教法: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的调查研究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2.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垃圾处理的相关视频资料。五、教学课时建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课件出示各种图片的对比:(1)出示:漂亮整洁的别墅、装修精美的房间、美味丰盛的大餐、类型繁多的电子产品、包装多样的各类物品图片。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一定可以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美好了。相信很多同学家里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这样的生活水平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还有什么吗?请往下看。(2)出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旧家居、剩饭剩菜、电子垃圾、包装垃圾。(与前面图片一一对应)师:看了这些图片的对比后,你有什么想说吗?学生发言。师:是呀!我们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些光鲜的背后是随之而来的大量的生活垃圾。如果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反过来会污染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危害。那么,面对垃圾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研究“垃圾”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探究(一)垃圾分类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了解自己家中所产生的垃圾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里产生的垃圾名称写在素描纸上。2.出示要求:(1)用黑色笔写。(2)垃圾名称不能重复。(3)速度要快。(4)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可由1-2人负责写,其它成员负责说)。3.学生在小组内写垃圾名称。4.小组汇报评价。(奖励星星)5.同学们,我们的家庭可以产生这么多种类的生活垃圾,你们是怎么处理这些垃圾的呢?(学生回答:放到垃圾袋里,扔到垃圾车里)6.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科学呢?接下来我们会看一段视频,这里面有很重要的知识,那同学们你觉得自己需要看几遍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呢?7.观看视频。8.同学们刚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测试一下。9.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四种垃圾的分类标志——用蓝色圈出可回收垃圾、绿色彩笔圈出厨余垃圾、红色彩笔圈出有害垃圾、灰色彩笔圈出其他垃圾。)(1)用四种颜色的彩笔把刚才同学们写的垃圾分类。(2)如果遇到不同意见,组内协商解决。(3)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同学或老师做为外援。10.学生在刚才写有各种垃圾的纸上分类。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11.由第一个完成的小组上台汇报分类情况,共它小组补充。12.对各组表现进行评价。(奖励星星)(二)垃圾处理方法1.同学们刚才大家已经成功的为自家的垃圾进行了分类,那么这四类垃圾从我们的社区运走之后应当怎样处理呢?请大家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先思考(半分或1分),再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教师巡视。2.汇报交流,选一个组汇报,其它组补充。3.进行评价(奖励星星)4.分类处理垃圾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汇报、老师总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经济价值)三、播放我班学生李砚卓自拍的公益广告。四、拓展活动1.谈话:同学们,我们周村现在正在创建卫生城市,下面也请你当一次卫生宣传员,为社区或学校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让我们身边的人更多的关注垃圾的分类与处理!2.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内设计标语。3.小组展示评价。(奖励星星)4.公布小组评比结果,找出最优秀的小组。五、总结交流1.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2.老师总结。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无谓制造一些垃圾。爱护环境就是护我们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