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引发的思考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次性餐具引发的思考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一次性餐具引发的思考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作为课程的主要途径和资源、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直接体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研究性学习,它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其特有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区别于其他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课渗透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还体现了ESD的四个尊重:尊重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各种一次性用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这些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加速了地球资源的耗竭。现在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人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许多人明知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却依旧难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现实中的种种事实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的小学生来讲,特别是学生每天中午使用的一次性餐具,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引导学生对身边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并分成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作出结论,并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从而引起大家对一次性餐具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以及使用后回收情况更加关注。以此活动引发学生养成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并学会生活。同时具有保护环境、保护身体、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我做起”,“大家共同努力”。这个教学内容很实在,也很有意义,它不仅是学生身边的小事儿,同时他也是一个社会大问题。学情分析:本次活动面向四年级(2)班学生。通过平时在科学课上对他们的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乐于体验,乐于探究,乐于交流,乐于动手,做事热情高,整体综合能力比较高,且在科学课上有过初步合作交流的经验。尽管如此,学生的表达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并且对《综合实践》课程比较陌生,因此对于小组分工调查、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和经验几乎没有甚至为零。而且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也属于初级阶段。所以这些都需要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得到学习和锻炼。课前已有经验:第一阶段:联系生活,确定主题(1课时)教师抓住学生亲自使用一次性餐具的这个习以为常的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一次性餐具”,从而确定“一次性餐具引发的思考?”的主题。第二阶段:共同讨论,确定子问题(1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要研究的子问题,并分好研究小组以及各组选择好研究的问题。第三阶段:各组围绕子问题进行调查研究(2周)在教师指导下,各组进行实际调查研究,进行研究性学习。第四阶段:组内汇总,推选代表(1课时)组员在组内进行交流,小组内汇总数据或情况,推选出本组的代表,为后面的班内总结交流做好准备。第五阶段:班级内总结交流,总结获得的收获,提升个人素养和内涵。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调查研究、汇报成果、交流活动。
教学手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进行体验及调查研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机,手套,肥皂,测力计等。学生准备:调查记录的相关工具:笔,纸等。以及制作的相关工具:剪子、尺子、胶、胶枪等。技术准备:电脑、相关的表格,PPT,音视频等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在实地调查研究中,了解一次性餐具的制作材料、使用方法、回收利用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意识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开展研究
“一次性餐具引发的思考?”的四个子问题的实践调查活动中,运用观察、实地调查、访问、统计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主动承担任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在开展研究
“一次性餐具引发的思考?”的四个子问题的实践调查活动中,运用观察、实地调查、访问、统计等方法。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主动承担任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流程示意
4.教学过程
一.回顾现象,奠定情感基础电子相册:校园内,有关“学生使用一次性餐具和使用后的一次性餐具”的图片。相信大家对这些图片还记忆犹新,再次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吗?【设计意图】:强化对“一次性餐具”的感受。为整节课奠定情感基调,并未后面环节埋下伏笔。二.汇报交流,畅谈所见所感(一)谈话我们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着同样的感受——触目惊心!为此,我们前阶段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并尝试进行了探究。回顾小组研究内容:第一小组:我们如何合理使用一次性餐具?第二小组:我们使用的一次性餐具是什么材料的?第三小组:我们使用过的一次性餐具去哪儿了?第四小组:我们使用后的一次性餐具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吗?
(二)各组交流、汇报对本组研究内容的调查研究结果。1.
第一小组:“我们如何合理使用一次性餐具?”调查内容:调查各个班级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方法。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访谈班主任(各班班主任有不同的要求)。调查工具:相机展示方式:PPT(展示图片)及统计表格小组成员:8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方法。调查时间:中午、课后。公布调查结果:最合理的使用方法。【设计意图】:老师为学生提供调查工具(相机),分工合作,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积极主动完成自己任务。遇到困难可以请求老师帮助。通过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不同方法,并组内讨论,找到最合理的使用方法。2.第二小组:“我们使用的一次性餐具是什么材料的?”调查内容:一次性餐具中的叉勺是哪种塑料?一次性餐具中的湿巾是什么材料的?湿巾上的液体是什么成分?调查方法:上网查找、电话采访、超市调查(各种品牌的湿巾的成分)调查工具:电脑展示方式:PPT(展示收集的相关材料,文字信息)。小组成员:6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一次性餐具是什么材料的。调查时间:中午、下午辅导班。公布调查结果:一次性叉勺的材料、湿巾的材料?【设计意图】:老师为学生提供调查工具,分工合作,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积极主动完成自己任务。遇到困难可以请求老师帮助。通过调查,了解一次性餐具的成分,并制作PPT,让其他学生也能够了解。3.
第三小组:“我们使用过的一次性餐具去哪儿了?”调查内容:不同地点的一次性餐具。①楼道剩饭箱、食堂泔水桶、养猪场。②班级垃圾桶、学校垃圾车、校外垃圾站。③环卫局或环保局。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访谈。调查工具:相机展示方式:PPT、访谈照片或视频。小组成员:6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使用后的一次性餐具的去处。调查时间:中午、下午放学。公布调查结果:一次性餐具的最终去处。【设计意图】:在老师带领下亲自调查,分工合作,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积极主动完成自己任务。遇到困难可以请求老师帮助。通过调查,关注使用过后的一次性餐具的去处,引起自己的思考,反思自己平时使用方法和处理方法是否合理。4.第四小组:“我们使用后的一次性餐具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吗?”调查内容:分类回收一周的一次性餐具并向收废品的人员询问,是否可以回收。组内尝试用一次性叉勺制作DIY作品。(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直译为“己为之”,扩展开的意思是自己动手做。)调查方法:实地收集。向收废品人员访谈。调查社区垃圾站。调查工具:相机,塑料袋,纸箱子。展示方式:PPT(展示图片)及数据表格。访谈照片或视频。小组成员:8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用过的一次性餐具,并利用一次性叉勺进行DIY小制作。调查时间:中午、课后班。公布调查结果:有回收价值或者没有回收价值。有再利用价值或者没有再利用价值。【设计意图】:老师为学生提供调查工具(相机),塑料袋,纸箱子。分工合作,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积极主动完成自己任务。遇到困难可以请求老师帮助。通过调查,知道一次性餐具是否可以回收。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可以用一次性餐具制作装饰品,说明一次性叉勺是还有再利用的价值的。三.总结:学生的感受及所获得的收获1.老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汇报,陈老师非常感动!你们太棒了!
2.小组讨论:了解了各组的调查过程,看到了各组的调查结果。陈老师知道你们的内心肯定有很多感受?肯定也在思考今后该怎样对待这些一次性餐具?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3.小组汇报预设:强烈建议不适用一次性餐具。自带卫生、清洁、可反复使用的餐具。4.全班联名承诺:我愿意-使用清洁卫生可反复使用的餐具。我承诺:我愿意使用清洁卫生可反复使用的餐具!
贾xx
李xx
吴xx
保xx┋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教学过程的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凡是有价值、有创新的回答,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语言。同时注意学生个别差异,鼓励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积极参与汇报过程中来,只要积极参与了,也应给与肯定和鼓励。(二)学习效果评价1.积极参加这次的主题活动。2.能观察调查一些事物并记录。3.能主动与组内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整个过程体现出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老师,实实在在的学生,实实在在的研究内容,实实在在的研究过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脱离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所选研究内容就是学生每天都能见到并使用的一次性餐具,是学生习以为常而且是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事情,以此为研究内容,培养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借助多种研究方式,了解相关问题。师生都是第一次实施《综合实践》这门学科,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式,通过学生们自己亲身实地拍摄照片、采访录音、视频、调查、统计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体验这门学科的特点,深入探究“校园内一次性餐具引发的思考”。运用合作方式,培养实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汇报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以及合作的能力等多种能力。在过程中培养孩子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联名承诺


开始
谈话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收获
第一组汇报并交流研究结果
第二组汇报并交流研究结果
第三组汇报并交流研究结果
第四组汇报并交流研究结果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