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纽扣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钉纽扣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表格式)

资源简介

钉纽扣
一、【活动设计思路】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以致于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弱,通过参与有趣和富有创造性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从小热爱劳动的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良好习惯。通过旧物利用、参与钉纽扣实践活动、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本活动内容学生非常熟悉,通过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探究、指导学生亲手操作、家校反馈评价,初步尝试和掌握如何钉纽扣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有序、有条理、分类整理的方法,从而培养劳动的兴趣和乐趣。
【教材分析】
钉纽扣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很陌生,很多学生没有操作过,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服装的设计不需要扣纽扣,另外一方面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将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行了包办。而本活动正是要求学生掌握手缝最基本的技能,包括:穿针、引线、打结,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习钉双孔纽扣、钉四孔纽扣,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技能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获得对材料的认识(主要以纽扣的起源,纽扣的发展历史、纽扣的种类及特点等问题探究),对手缝工具使用和手缝基本技能的体验,感受劳动与技术创造活动带来的喜悦,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尽力做,自己会做。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机会少,但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面临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不放心孩子操作实践。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共同参与,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与方法。本活动适合三年级学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将知识、技能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缝工具,并想其它办法或请家长协助操作完成,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意识并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纽扣图片、钉纽扣需要的工具与材料(针、线、纽扣、指铁箍、剪刀、布)、小药箱、背景音乐等。
学生准备:传统纽扣的收集、钉纽扣需要的工具与材料(针、线、纽扣、指铁箍、剪刀、布)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获得对材料的初步认识。
2、会使用手缝工具,能初步掌握基本的手缝技能。
3、掌握手缝中最基本的穿针、引线、打结的技能,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定双孔纽扣、定四孔纽扣,能自己动手制作一幅有特色的纽扣装饰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找资料、搜集材料、观察探究。
2、能正确使用手缝工具。
3、会用不同钉法钉制不同孔眼的纽扣,能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纽扣
装饰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家政服务意识、感恩意识,自己的事能自己做。
2、培养学生养成节俭、环保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打起针结和止针结。发挥想象,制作出精美的纽扣装饰画。
【活动前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纽扣图片、钉纽扣需要的工具与材料(针、线、纽扣、指铁箍、剪刀、布)、小药箱、背景音乐等。
学生准备:传统纽扣的收集、钉纽扣需要的工具与材料(针、线、纽扣、指铁箍、剪刀、布)
【教法、学法分析】
1、情境教学模式
从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劳技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劳技,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展示其他同学在家参与手缝练习的视频资料,更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通过多媒体播放大量有关手缝的图片引起学生操作兴趣。
2、自由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劳动、分享喜悦的活动,重要的是实践过程。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自由发挥想象选择不同定制纽扣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自由选择独立创作或合作。教师观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制作,进行一对一帮助、指导、询问、肯定、鼓励、现场展示。
3、直观演示教学法
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包括课件展示,学生演示,教师示范,采用师生互动合作,组织多项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大胆实践,自主发展,掌握手缝的基本技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分析:
多途径搜集材料
认识探究
动手实践
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活动流程




课时
备注
活动准备
1、引导、鼓励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2、搜集有关纽扣的发展历史,研究基本的手缝技巧和方法。3、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简单的手缝技能练习。
家长协助完成。
认识探究实践活动
1、初步认识手缝工具。2、探究体验手缝基本技能(了解钉纽扣的步骤:选针——穿线——打结——钉纽扣——打结)。3、学钉双孔纽扣、钉四孔纽扣。4、拓展小结。
1课时
实践活动
欣赏纽扣画,探究如何制作纽扣画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地方文化,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搜集有地方特色的动物、生活用品等。制作一幅有地方特色的、有创意的纽扣装饰画。欣赏、小结。
1课时
交流评价
成果展示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活动前准备
1、活动前,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手缝工具。2、活动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简单的手缝技能练习。
第一课时:认识手缝工具、进行简单的手缝技能练习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安全提示
1、注意正确、安全使用针线,在缝制的过程中,小心扎到自己的手。
2、拉线的时候要小心扎到旁边的同学。
学生明确正确使用针线。
提醒学生正确使用针线,以免伤到自己和同学,保证活动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在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低年级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正玩得开心,后面一位同学将前面同学的衣服不小心用力拽了一下,一粒纽扣掉了,那位同学急得直哭……
同学们,谁能帮助他呢?
学生听故事,积极参与讨论。
从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劳技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劳技,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学习(一)认识探究
学生初步了解手缝材料。
 
1、钉纽扣要准备哪些材料?(针、线、剪刀、纽扣……)
 
2、你知道手缝的针有哪些型号?
(型号为1——12号,型号越小,针越粗越长:反之,针越细越短。常用的为3——8号,9——12号为绣花针。)
3、出示几种不同的线,请同学们看一看钉纽扣一般用哪种线?
 
4、常见的纽扣有哪些?
 
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带来的纽扣,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纽扣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纽扣。
 
归纳:从扣眼分:单孔扣、双孔扣、四孔扣。
 
纽扣的种类从形状分:方形扣、圆形扣、三角形扣……
 
从质地分:有机玻璃扣、金属扣、电镀塑料扣……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纽扣及纽扣的起源,纽扣的发展历史。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观看并思考。
获得对材料的初步认识。本活动是手缝的基础技能,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对手缝材料有初步认识,为后面学习钉纽扣做好准备。
(二)实践探究
钉双孔纽扣。(人人动手操作,比一比) 
1、从各种各样纽扣中,先挑选出一颗双孔纽扣。
2、接下来该动手了。那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了解钉纽扣的步骤:选针——穿线——打结——钉纽扣——打结。教师示范:教师利用录像把示范动作放大、分解,让学生模仿,加强感性认识。3、学生实践。4、在这些制作步骤中。你认为哪一个步骤有困难,需要帮助呢?(欲设困难:线缠绕在一起了;结没打结实;钉反了;线太细了,需要钉好几个来回;手指不小心被戳破了;线穿到针眼里穿不进去;钉好后布显得皱巴巴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5
、教师点拨小结。6、学生评比,
纠错,练习。
比一比,看看谁钉的纽扣漂亮,在投影仪下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评比展示。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将钉得不够好的重新再钉。)
钉四孔纽扣,多种钉法。1、双孔扣我们会钉了,那四孔扣该怎么钉呢?根据学生回答,在大屏幕上随机显示图解:“十”字形和“=”号形,“□”形和“T”形。2、教师引导:用不同的钉法钉纽扣。
3、互相帮助练习钉纽扣。
4、将学生不同钉法的纽扣作品展示并评比。 
学生观看并思考。动手动脑,学会自理。学生实践。共同讨论学习,畅所欲言,分享其他同学的经验之谈。组内评比,互相帮助。交流收获,收集金点子。
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将知识、技能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难点适时点拨——尝试制作——评比纠错——再次操作练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时,也分享他人的经验,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尝试练习,在学生富有想象力地探索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将学生的学习激情推至“探个究竟”的境地。
成果展示
1、个人的优秀成果。(自选作品)2、小组的得意成果。(组内推荐)3、最能干小组评比。
欣赏,学习。
学生课后参与实践,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小结拓展延伸
延伸课外,回归生活。1、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视力不好了,当你发现爷爷、奶奶衣服上的纽扣掉了,相信你会自信地说:我会钉,我能行,让我来!通过这个活动,大家不仅学会了缝纽扣,也学会了感恩。2、请你课后收集废旧材料,下节课设计制作一幅有特色的、有创意的纽扣装饰品。
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勤于动手、勤于动脑。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多渠道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感恩。
第二课时: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纽扣装饰画
课前准备
查看学生材料准备情况。
准备活动。
实物引入
教师实物展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纽扣装饰画,并介绍其用途。
学生仔细观察。
引起学生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
探究活动
看一看,课件展示一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装饰的纽扣作品。说一说,这些纽扣作品是如何制作的?
学生观察并思考。自由发表看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制作纽扣作品的方法与步骤。(视频演示)制作材料:不织布、剪刀、纽扣、白胶,铅笔、针线等。画图将画好的图剪下来,拼贴在一起。(用剪刀将边缘剪整齐)3、选择合适的纽扣用胶粘在图案上4、选择相配颜色的线将纽扣牢固的钉在图案上5、把完成作品贴在选好的不织布上。6、完成。
学生仔细观察制作步骤。注意:1、观察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剪刀。2、观察巧妙的制作方法。
学生掌握手缝技法。
欣赏作品
1、看一看新疆特色的物品和新疆的动物。总结其特点。2、看一看同学们的作品。
学生欣赏。
进一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实践活动
请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发挥你的创意,设计制作一款美观、实用的纽扣作品。教师现场指导。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剪刀,注意不伤着自己或同学,并保持桌面干净整洁。
学生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多种废旧物品,制作各式各样的纽扣装饰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拓展思维。
第三课时:成果展示
展示交流评价
1、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同学们在课外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照片。2、同学们谈参与本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3、通过班级QQ群(或采访),采访家长对孩子参与本次活动的评价。
学生互相展示交流。
谈谈感想以及课堂上、课后的有趣瞬间,感受实践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交流活动,互相学习。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会友好交流与中肯评价。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激发学生今后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
七、反思与评价
通过收集到的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影像资料,学生课堂上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纽扣装饰画,以及与家长在班级群交流的情况反馈,本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是成功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新一轮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真正意义上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其次学生对手缝工具、如何进行手缝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亲手制作纽扣装饰画,像这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可用的物品,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空间意识、探究意识等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付出了劳动,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本活动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内容渗透进劳动技术操作,有采访、实地考察、多途径查找资料、创意制作、展示评价交流、如何合理利用废旧材料等,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创新意识、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感恩意识、环保意识等等。
八、几点感悟
(一)取得多方支持,促进劳技课程的良性发展。
本次活动我最大的感受是家长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从活动前准备、活动中配合、活动后评价,家长都给予了支持,在家对孩子进行了实践指导,并及时与老师积极沟通,并强烈建议今后多开展类似活动。其次搭建起家校交流平台,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劳技课程的困难在于课前大多学生不带材料,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我们首先通过家校群通知,让家长提醒孩子,另外课堂通知,一般情况99%的学生都能带材料上课。
其次取得学校的支持,上劳动与技术课不能只靠一个老师的力量,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利用学生的集体力量,其他教师的协作,还要有领导的重视。上课其实也是锻炼老师的能力。互助合作是任何时候不能缺少的。
(二)以学生的姿态先学习,认真上好劳技课。
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千方百计想办法搜集素材,首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超市实地查看—多方打听—设计—实践。以《钉纽扣》为例,自己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纽扣装饰画的图片,买了手缝工具,亲手制作纽扣装饰画,查找了大量有关纽扣装饰画制作技巧和方法的资料,设计好活动方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参与实践。首先自己不是很内行,从学生开始,了解如何制作,思考哪些知识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应该了解、哪些知识可以用于拓展。活动如何开展,如何有效。站在学生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分别考虑。学了不少东西,对自己来讲,是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
,且要有操作性。
劳技课程的评价非常重要,家校评价,如何评价,很多活动是延伸活动,在家的情况如何反馈。学生之间评价,如何评价,学生对某些知识是第一次接触,还谈不上评价,所以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师评价,不是一句简单的评价,可能是在实践过程中的鼓励或亲手协助,以及对参与过程的跟踪评价。
(四)活用教材、注重知识渗透与融合。
劳动与技术课其实是最贴近生活的课,以资源包为影子,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地域性、实践性特点,教材内容可自选、可拓展,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与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