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课《节约用水》说课稿活动背景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我们的学生所了解到的是: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即使浪费一些也无关紧要。而水资源普遍短缺的严酷的国情现实,从现行教材中反映的却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孩子们有玩水、浪费水的现象。他们的节水意识都比较薄弱。因此设计了这节课。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留意生活中的用水情况,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水资源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践,通过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观念具体化,清晰化。进而提高认识,增强综合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量与计量、统计测量等知识的储备。为本课具体实践提供提供了较好的知识技能。通过前面单元的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了心理、技能上的准备。因此这部分的内容重在通过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不同时间的滴水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水习惯,建立起环保意识。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指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相应的发展。基于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本课的活动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能计算出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如何进行材料收集、整理;学会如何进行交流和表达;学会如何运用实验研究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科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懂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在对学生的心理预测中,准确的分析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优势、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确立本课的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经历计算过程,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难点:选择恰当方法测量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滴水量。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活动准备:1.调查一个滴水的水龙头1分钟的滴水量。2.调查家庭的水龙头总数量和滴水水龙头数量。3.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说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数据,准备素材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一个水龙头在一分钟时间内的滴水量。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如何测量。如何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调查家庭中水龙头总数以及存在滴水现象的水龙头数量。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调查浪费水的现象,为课内活动提供充分的素材。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使教学难点得到顺利突破。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第二阶段:分析数据,小中见大1.出示学生们在饮水处挤着喝水的图片,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体会数学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发现的精神。2.分小组汇报课前调查的一个水龙头的滴水量。通过学生演示最小的滴水量来具体感知。3.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计算一小时,一天,一年的滴水量变化情况,一分钟滴水量很小,随着时间的延长滴水量会变大,可滴水量究竟会有多大变化呢,这引发了学生新的思考。为了避免数字化,也为了学生能直观的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计算教室的容积,再把计算的水量与教室比较,由于学生身处教室之中,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直观的理解了。4.然后再将问题深化,汇报调查的另一方面,水龙头数量及滴水水龙头数量,计算比例,联系实际,通过本村住户数量计算水量,以及更大范围的水量,并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量来比较,提高认识,体会水的价值。这样,从很小的用量筒测量出的滴水量,发展到比学校的十几间教室都大的水量,具体的数字,形象的对比,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彻底改变从前觉得浪费一滴水一点水不重要的观念。5.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计算出生活中水的浪费,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真切体会到了水的价值,再由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水资源的资料。学生汇报、交流、分享,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资料,特别是西南地区旱灾的图片,由小范围的计算上升到更大范围内的水资源状况的了解,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拓展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节约用水意识。第三阶段:深化理解,感悟升华思想上有了认识,还要引导学生把想法落实到行动,所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交流“我们能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小组合作整理总结,再集体交流,教师适时展示收集到的与学生不同的新的节水资料与技术。开拓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又是一次提升。接下来认识我国的节水标志,加深理解,在节水标志下设计一句宣传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则是让学生思考更有效地宣传节水的途径,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节水的行列中来,由个体的节水意识拓展到群体。这样,数学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实现知识、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