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创造最后一刻的奇迹选择教学主题的原因离高考仅剩二十多天,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这段时间是高三考生最忙碌和疲惫的阶段,在此阶段,很容易出现“自我认识”偏颇,以为该学的内容都学会了,没有什么可复习的了,于是等待高考,消磨时光;或是由于压力过大,对自我期望值高,产生消极情绪,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掌握好,总担心自己高考会失败,复习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内心过度紧张焦虑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复习。此时对于考生而言,拥有稳定的心态和信心,保持稳定的学习节奏是最重要的。因此,本旨在通过本次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整被动等待的状态,缓解焦虑,以最佳的状态高效率地面对最后的冲刺。教学对象分析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对于高三学子来说,5月是最焦灼的日子,一方面感觉要掌握的知识缺漏还很多,另一方面又常常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渴望赶快考完,又害怕考试。焦虑、疲惫与信心不足是高三学生这个阶段最鲜明的特征。帮助学生树立考试信心,稳住考前最后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节奏,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高考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知道高考前最佳的心理状态及调整方法,学会制定近期的学习计划。过程与方法:通过辅导,了解一般心理问题解决从心理到行动的过程,采用并学会自省和合作交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缓解因高考临近而紧张焦虑的情绪,树立自信,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到高考的动机,从而保持稳定的考前心态。教学重点树立自信,认识最后考前最后二十几天的意义制定临近高考的学习规划教学难点考前二十几天学习计划的制定突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体反思及要点讲解的方式,逐步深入,从而让学生制定出较好的考前计划设计思路引入:麦迪时刻(4min)认识自己的潜能(10min)改变心态=改变整个世界(10min)走好人生每一步:高考前的规划(15min)小结(1min)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仪、敞口杯、曲别针教学方法游戏活动、小组讨论、总结讲授辅导过程辅导环节外显活动线内隐辅导线引入(4min)问题:35s有多久?35s可以做什么?视频:麦迪时刻(2′9″)麦迪时刻:2004年12月10日,火箭对阵马刺,火箭68比76落后8分,麦迪投中一个3分后,比赛仅剩35秒。一个“打四分”后一个三分球洞穿了马刺篮筐。终场前1秒,麦迪从圈项偏左的位置起跳,投中3分。81比80!创造了35秒13分的奇迹!问题:看完这段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对你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现在,离高考还有多久?一想到高考,你的感觉是什么?或者说近期你最多的情绪状态是什么?你愿意和麦迪一样,在最后一刻沉着冷静,创造属于你的时刻,属于你的奇迹么?主题:创造最后一刻的奇迹用比赛仅剩35s来比喻高考在即,通过麦迪13分的奇迹暗示任何时刻都有成功的可能,鼓励学生即使到了最后时刻,也不要放弃努力,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认识自己的潜能(10min)有时候,我们觉得不行了,已经尽力了,可是真的如此么?先来做一个实验:心理学小实验(现场演示):往一个加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水会溢出来吗?如果不溢出那最多能放多少个?问题:通过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小结:一杯水,明明看着已经很满了,但却仍有容纳上百个回形针的空间。我们总是过高地估计困难的程度,而低估了自身的潜能。现在,你或许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再提高再进步了,你觉得最后几天学不学都一样,正如你们刚开始估计的似的,你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盛不下更多的东西,可是,只要你尽量试一下,你就会发现你要比你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看到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现场互动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潜能的价值,认识到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做不到。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足够的能力,要看到自己的潜能。保持良好的心态(10min)有潜能,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出来。但除了能力,在成功的路上,还有一样东西也很重要——心态。所有人都期待一个好成绩,有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学业考试成功的20个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考试时的心态,第二位是考试前的心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才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说,改变心态=改变整个世界。问题:马上要高考了,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呢?总结:1、相信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不设限视频:《面对巨人》电影选段(6′10″)为了鼓舞士气,教练要团队里最有影响力的布洛克用头巾蒙住双眼做“死亡练习”,并告诉他要看到他的最好成绩。当布洛克爬完最后一步,精疲力竭的趴倒在地的时候,他问道:“一定有50码了吧?”教练摘下他的头巾:“你已经到了底线(110码)”。问题: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每个人都会害怕接受挑战,但其实挑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有谁会相信自己能做到呢?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只是30码,也许当别人给他的期望是50码的时候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是,当我们愿意全力以赴,不精疲力竭决不停止的时候,我们竟然能够做到100码。跳蚤实验:生物学家(?http:?/??/?baike.?/?doc?/?5907534.html"\t"_blank?)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跳起来,会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高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很多时候,面对挑战,还没开始你就已经放弃了,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你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快达到目标的时候你就感觉到自己筋疲力尽了,这时不是你自己做不到,是你的心做不到,有时候朝着一个方向尽全力,你会发现你能走得要比你自己设定的远很多,而这时最重要的不是一直盯着你的目标,而是走好脚下每一步。2、合理预期,保持平常心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马戏团里高空走钢索的著名表演家,他在几十米高的空中钢索上走了几十年,创下了杂技生涯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是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我走钢索时,从不想目的地,只想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后来,人们就把“不想目的,只想脚下”,专心致志做事,从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但是铸就心理学上这个经典心态的瓦伦达,却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效应启示我们过分关注事件的结果,往往会使心理压力增强,从而导致最后的失败。焦虑:临近高考,很多同学都在面临过度焦虑的情绪问题。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对未来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担心和焦虑。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焦虑可以激发动力,工作效率最佳,但过度焦虑会导致心神不定,烦躁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除了可以用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音乐放松法等生理调节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关注当下,关注眼前。正如瓦伦达所说,走好脚下每一步。那么,如何走好脚下每一步呢?针对学生现阶段出现的主观放弃和过度焦虑,进行辅导,启发学生尽全力拼搏,关注脚下每一步,不自我设限。考前规划(15min)人生是马拉松,跑得快的不一定是胜利者,更多时候成功靠得是耐力。讨论交流:高考在即,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准备?如何保证执行?自我设计:考前二十多天,你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如何保证执行?在自己进行规划的时候遇到了那些问题?备考小贴士:回归基础,查漏补缺高考中80%的题目是基础题,忽视基础,得少失多。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应该关注基础,查漏补缺。对于优秀生来说,基础题的失分往往是他们不能考出最佳成绩的根本原因。对于普通同学,常态题、基础题更是他们得分的主渠道。由于近年大学的扩招,难题、变式题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做好基础题,就会有不错的成绩。最后复习阶段,应该集中攻破知识单元上的漏洞,切忌在一个已经很熟悉的知识点上不断挑战难题。合理规划,减缓焦虑:齐加尼克效应: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个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结果是: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齐加尼克效应启示我们人们的思绪总会被那些未能完成的任务所困扰,任务未完成,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就难以消失。我们列学习任务时,应尽量细化,适可而止,当日事当日毕,每天都有收获,更利于培养自信及成就感,减轻压力感。不要低估了今天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明天会拥有更多的金钱的同时,他们还同样相信自己明天会有更多的时间——尽管今天总计有24个小时,明天总计也同样只有24小时。基于这个原因,我们甚至会天真地认为明天肯定没有今天这么多的事需要处理。就像学者观察到的那样,我们跟所有的人一样,相信(或者希望),未来是完美的,心情是最佳的,做题是不会卡壳的,老师是不会布置额外的作业的——总之你坚信“明天会更好”。但事实是你一拖再拖,反复的等待美好的明天,而没有办法开始手头的工作,所以从现在开始执行你的计划而非等待明天,等待下一刻。看到自己的潜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此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制定明确而有效的学习计划,为剩下二十多天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做到从改变认识到落实到行为的教学过程。小结(1min)当你觉得自己不行了,想想曲别针实验;当你觉得自己到极限了,想想“死亡爬行”视频;当你焦虑急躁,无法静心,想想瓦伦达的故事;拿出你刚刚制定的学习计划,从这一刻开始努力!关注当下,关注脚下的每一步。相信自己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细致可行的计划,让一切成为可能,在最后的二十几天里创造你的时刻,创造你的奇迹!预祝大家高考成功!总结巩固,升华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