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

资源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风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并将其发扬光大。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时期,为了使其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了解,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所以确定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深切意识到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学会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2.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探究,使学生能独立提出具体而真实的问题,并将问题表述清楚,确立课题。
3.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且能够围绕主题用清晰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三)、方法目标
通过多方法、多环节对传统节日的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发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探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深切意识到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综合实践课主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所以应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设疑诱导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为学生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小小魔术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法袋,看一看它究竟可以变出什么来?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位小魔术师变出了什么?生:春联。师:什么时候会贴春联。生:过春节的时候。
师:对,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学生分别拿出春联、粽子、月饼。从而引出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春节、端午节、中秋季都是什么节日?
生:中国传统节日。
师:除了刚才的节日,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清明、元宵节、重阳节、除夕、七夕、腊八……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风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吧!
出示微课(主要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通过变魔术激发学习兴趣。接下来让同学说一说自己都过过哪些传统节日,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欣赏微课“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二)蕴育问题,确立主题
师: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并将其发扬光大。下面我们就来一场比赛----《传统节日知多少》。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了解传统节日。请大家根据古诗来猜节日,并且说一说这个节日的相关内容。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请同学根据古诗说出节日名称,并结合微课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师:同学们对于传统节日知道的真多呀!看来大家对于传统节日还是很感兴趣的,那我们就把《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我们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这两个环节大概需要15分钟
(三)采集问题
师:主题现在我们确立了,那关于这个主题,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或最想了解什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分享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来说,我想了解……什么是……为什么…..如何……怎么样…..
生:……
师:大家回答问题都特别的积极,还有很多学生想分享自己问题,没关系,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下面咱们就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填写问题采集表,请同学们用组内音进行讨论,最后把你们的问题填写到问题采集表上。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四)分享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采集表
写完后请学生把问题采集表贴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用较清晰的语言,围绕主题自信地进行问题的陈述。
这两个环节大概需要10分钟。
(五)筛选问题。(15分钟)
1.删一删:删除重复的,过简或过难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聚集到黑板上,认真观察一下这些问题,有哪些问题你觉得是我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不用大家去研究了。
关于xxx这个问题,这位同学已经把答案告诉大家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删去。这就是筛选问题的第一步,删一删,删除过于简单的或是一样的问题。请各位孙悟空看一看,还有没有需要删除的问题。
2.改一改:修改词不达意或是表述不清的问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当一当小医生,为这些问题治治病,看看哪些问题你看了以后不知道它在问什么?哪些问题语句不通顺或是表达不清楚的,我们一起来修改这些问题。
同学举例。
好,刚才我们对删除后的问题进行了修改,这就是筛选问题的第二步改一改。
3.并一并:合并相似的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把修改过的问题进行一下分类整理,即合并相似的问题。看一看哪些问题是关于同一个节日的。(看一看哪些问题是相似的,可以归为一类。)
【通过删改并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快乐。】
(六)总结、启发下节课的内容(2分钟)??
同学们已经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研究问题,下节课我们具体进行研究。
六、教学反思
1.组内讨论时可能会比较混乱,有的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不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还有的学生说些与主题无关的事情或是提出的问题不切合实际,所以教师应适时组内指导学生,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并让每个组选出一个主持人和记录员。
2.
有的小组可能只会围绕一个方面探究问题,如只讨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这时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巡视时应把学生的问题标上记号,以便于问题的筛选与整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