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三心理健康 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三心理健康 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 教案

资源简介

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和灵活性;
2、掌握相应的思维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学会对问题解决的策略、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元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问题解决的途径;
2、解决问题途径的技巧和思维突破口。
三、教学难点
思维过程中技巧练习。
四、教学准备
POWERPOINTY课件、六根筷子、三个圆盘和一个塑料盒子。
五、活动方式
头脑风暴、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课前小故事: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教授要向大家介绍他的科研成果。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发现第一张幻灯片在屏幕上的位置太低了,于是教授大声问大家:“谁有一本书或是其他的什么东西给我垫一垫幻灯机?”有个人说他有一本书,教授用那本书试了试对大家说:“不行啊,这本书太厚了,这样幻灯片的位置就会太高了,有没有薄一点儿的?”于是大家又赶紧找薄一点儿的书。过了一会儿,教授大声的喊道:“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
向学生发问:教授不敢相信什么?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屋子的博士中,居然没人会翻书!”
引入主题:一屋子的博士为教授解决问题,为何博士不会翻书?问题为何解决不了?
——思维训练之问题解决。
2、课程内容
2.1
问题解决的内涵
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形式。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问题空间:初始状态——心理操作——目标状态
问题解决:心理操作——解决策略:搜索问题空间所选择认知操作的方法总称。
2.2问题解决策略:(1)试误法;(2)爬山法;(3)手段——目标分析法
(1)
试误法:A、桑代克的迷宫盒子;B、鸡兔同笼;
(2)爬山法:“传教士与野兽过河问题”。(学生活动)
(3)手段——目标分析法:“河内塔问题”。(学生活动)
小结:(1)试误法;(2)爬山法;(3)手段——目标分析法
2.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呈现刺激的模式;(2)问题的表征;(3)思维定势。
(1)刺激呈现的模式
示例: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2cm,求红色部分的面积。
(展示图片)
演练:
A、有一个人用600元买了一匹马,又以700元卖了出去,然后他又用800元买回来,再以900元卖出去。问:他赚了多少钱?(学生活动)
B、在某鞋店,一个顾客要买一双价值70元的鞋,他掏出了一张百元大钞,但鞋店没有零钱,营业员拿这张钞票到隔壁士多店换到零钱,然后找给顾客30元。顾客走后,士多店发现那张百元大钞是假的,鞋店只好用一张真的百元大钞换回假钞。试问:鞋店损失多少钱?
(学生活动)
(2)问题的表征
示例:用三条首尾相连的直线将四个五角星连起来。
演练:用六根火柴搭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2)思维定势
示例:九棵树排成方阵,现在要用水车给全部浇上水,要求:A.不能退后;B.最多只能绕三次弯。
小结:(1)呈现的刺激模式;(2)问题表征的方式;(3)思维定势;(4)其他因素(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知识:专家与新手)。
2.4课后思考
1、有个道士爬山,他清晨6点出发,走走歇歇,直到晚上6点才到达山顶。第二天凌晨6点,从山顶沿上山的道路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3倍。试问,山路上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点:道士恰好在同一时刻经过这一点?
2、一个杯子里有一枚硬币,用一根绳子和一根筷子,在不移动杯子的情况下,怎样将硬币取出?
3、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同时抓住两根绳子?(展示图片)
4、工艺品店出售红白相间的玻璃串珠,每串12个,用钢丝连串,其中一串发现多了一个白珠,如下图。问如何不改变各珠位而且不换钢丝,取下多余的白珠?(展示图片)
3、结束
在最美的年纪,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