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一心理健康 不为失败找借口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一心理健康 不为失败找借口 教案

资源简介

不为失败找借口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体会生活中“借口”现象,反思自己的“借口”行为,掌握判断“借口”的原则,并学会摒弃“借口”行为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体验、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等方法,掌握判别借口的方法和端正面对失败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端正面对失败的态度,培养宽容失败的品质。
【设计理念】
年龄早期,儿童对于失败或成功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好恶表现,外部的刺激尤其是父母的选择性强化塑造了儿童对成功的趋向和对失败的回避。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自尊心逐渐萌发,而失败经验对于自尊心的威胁性,往往触发个体的防御体系。进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面对失败的时候,遭遇着外部的选择性强化和自我保护的防御体系双重夹击,容易形成对于失败事件的抵触的态度和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养成了为失败寻找借口的不负责任的习惯。本课希望通过活动的体验和感悟的分享,面对失败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ppt、冥想音乐
【教学方式】教授、活动、讨论等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暖身活动】童年记忆
童年充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现在,请你调整好坐姿,闭上眼睛,调匀呼吸,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回想下面的场景:
小孩子被凳子绊住摔倒了,便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妈妈看到了,便走过来安抚自己的小孩,一边狠狠地拍打凳子一边说:“宝宝别哭,都是凳子的错,妈妈帮你打它。”于是小孩破涕为笑。
问题讨论:
1.你小时候是否经历过这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小孩为什么破涕为笑了?
2.大家现在仍会做这样的事情吗,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会带来什么弊端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借口可以让我们暂时逃避责任,维护自尊;但是,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丧失了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为失败寻找借口,而要为成功找方法。
【活动环节】
活动一:借口vs原因
教师:相信同学们都有做考后反思的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得更好的成绩。你还记得最近一次自己不满意的学业检测吗,今天,我们就来为它做做“体检”,总结它失利的原因吗,可以针对自己整体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只针对某一个学科。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填入表格。
原因
归因类型
我是否可以控制
1
好多题目老师都没讲过,我从来没见过啊。
难度
不可
2
这次生物考试,我复习得不够全面,临时突击不如平时积累啊!
努力
可以
3
4
5
6
注意: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一般通过四个方面来解释成功或失败(归因类型),分别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ppt显示)
活动分享:
1.你认为自己不满意的测验是哪几个原因造成的?它们分别是什么归因类型?
2.你有试着去解决你发现的问题了吗?为什么?
3.你解决了几个问题?你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你总结出来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失败的人往往寻找借口,而借口又妨碍他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次失败,失败与借口就是一个怪圈,要想寻找到成功的方法,必须走出这个怪圈,让借口消失,真正的原因浮现。因此,无法通过自己努力解决的原因归纳都可以视为借口,我们要以此标准来杜绝借口,找到成功的方向。
活动二:特殊的划痕
(ppt展示图片)
讨论分享:
1.
上面是一张整洁干净的白纸,但是你一不留神,在纸上画了一道。你会怎么处理它呢?
2.
如果这张白纸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是我们每个人有且一次的人生,划痕则代表我们人生中的失败经历,那么,你会如何处理它?为什么?
3.同学们相互交流,并评选出谁的最好处理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我们害怕失败,所以孕育了诸多借口,其实,失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失败对于人生就如划痕之于白纸,有人涂抹划痕,试图掩盖失败,有人废物利用,将其作为草稿,更有人害怕失败而丢弃了整张白纸,但是也有人将划痕融合在人生的图画当中,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化腐朽为神奇。接受失败,将其作为璀璨人生的一部分,成功的垫脚石,就将放下对失败的恐惧,放弃寻找各种借口。
【总结提升】
借口是一块推卸责任、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可以有成千上万条的借口在那支持你。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它的存在只能将你导向失败。因此,美国西点军校将“没有任何借口”作为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所有的事情皆是如此,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一个方法。
【教学设计反思】
1.借口vs原因活动中,可以根据课堂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举行例子,最好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以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
2.特殊的划痕的活动中,在处理有划痕的纸张可以多用些时间和精力,这符合高一学生从具象向抽象过渡,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学生也更能够体验人生划痕的处理。
3.本课教学内容中既有观念的重置,也有方法的掌握,可以适当的布置家庭作业,以利于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