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六年级上1.2赏中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六年级上1.2赏中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赏中秋
学情分析:
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了解本地中秋习俗,进而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诗歌等。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传统精神,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及独立组织活动的组织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诗歌等。
活动难点:
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准备:
1.通过不同方式,查阅有关中秋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习俗的资料、搜集月饼图片。
2.“走进中秋”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二次备课
一.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师: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似盘的朗朗明月,期盼着家人的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关于中秋节同学们做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呢?
教师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配画。
二.
资源共享
二.资源共享
师: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丰富多彩,你都搜集了有关中秋节的那些故事?
1.小组合作讨论自己小组制作的“走进中秋”活动方案。
2.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我国历史悠久,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不断的发展,节日文化形式也不断的变化着。那么,你都知道我们当地中秋节的习俗吗?
3.小组合作讨论,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4.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让学生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很多)
师小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全面,从中可看出,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这些形式不仅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同时也寄托了整个民族的憧憬,可以说是一颗千百年来、岁月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三.
补充资料
出示课件
1.有关香港过中秋节最富特色的习俗—舞火龙。
2.台湾高山族的托球舞游戏。
3.侗族在中秋节青年男女参加芦笙表演和对歌比赛。
小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秋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四.
拓展创新
1.课下搜集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中秋节的习俗。
2.课下完成自己设计的中秋节的调查问卷。
小结: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秋节习俗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了中秋文化的魅力。这也充分体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