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二课饮水常思生命源..目录一、天津的水文条件二、我们喝的水是哪来的?三、关于节约用水..一、天津的水文条件天津因水而起,天津因水而兴,著名的京杭运河之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就在今天天津境内的三岔河口。..海河是天津市的“母亲河”,海河上游支流众多,主要有五条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海河水系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海河干流指从天津市内的金刚桥至大沽口一段。..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天津属于半湿润地区..月份降水量(毫米)占全年比重(%)13.00.525.81.036.51.24203.5530.55.4669.212.37190.534.08158.228.2941.37.41023.94.0119.71.8123.70.7全年562.3100天津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什么?季节分配不均,7、8月份的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强。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天津市降水季节分配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天津市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56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都低于当月的蒸发量。..二、我们喝的水是哪来的?按说天津卫守着介么多水,喝个水应该不是事儿吧?但现实到底啥样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天津的水源变迁史。..天津历史上水资源比较丰富。新中国建立初期,天津城市用水及农业用水通过海河上游各河的基流就能满足。随着城市的扩大和工农业生产以及上游水利建设的发展,天津水资源发生了由丰到缺的变化。..1.挑水喝的日子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天津人喝的是南运河水和海河水,那时的海河水又涩又苦。城里的“水夫”每天推着水车到河边取水,然后挨家挨户送水。天津城里还有水铺,将河水烧开后售卖。天津市民每家每户都用大水缸存水,挑回来的河水需要放明矾沉淀,煮开后才能饮用。天津老城厢的一些地名就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水阁大街”“挑水胡同”。..2.自来水来了自来水进入天津始于1898年。英商仁记洋行在今保定道和建设路拐角处开办了天津第一家自来水公司。1904年,中外合资成立了济安自来水公司,并在城厢西北角建起一座水塔成为当时天津的制高点。这家济安自来水公司在天津经营了近半个世纪,始终居于自来水供应之首。1948年,其下属水铺达620余家。南开区西马路有一条名叫“自来水后”的胡同因位于济安自来水公司后身而得名。济安自来水公司旧址..3.从水站取水新中国成立前,各国租界地各自为政,自来水供水呈现出分散经营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了天津市自来水公司。自来水逐渐在全市普及,胡同中开始出现了水龙头。每隔几十米便在墙边接出来一个,下面还有个带地漏的池子,老百姓称其为“水站”。那会儿是十几家或几十家共用一个水龙头,稀罕又珍贵。..4.天津缺水的历史天津的水质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下降了。当时好多老百姓炒菜都不用放盐,即便这样吃着都齁。这与海河流域进入枯水期有关。海河曾是天津人民赖以生存的蓄水池,其总蓄水量才3000万立方米,其中仅1000万立方米能用,天津要维持正常生产生活每天需要180万立方米,这点水只够用一个星期。水不仅少,水质还极差。泡茶是苦的,熬粥是咸的。很多天津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津三大怪:恒大烟见抽不见卖,汽车没有走的快,自来水腌咸菜”。老天津有句俏皮话,一个人没事到处瞎逛就说他是“海河水—咸流儿(闲溜)”。..5.引滦入津1981年9月,一份要求引滦济津的报告送到中南海,开启了天津从外调水的历程。1983年9月11日,水站里流出了甘甜清澈的滦河水。引滦入津工程结束了百姓喝咸水的日子引滦入津开工典礼和通水仪式..滦河引滦入津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水源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滦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库。由潘家口水库放水,沿滦河入大黑汀水库调节。..6.引黄济津虽然滦河水源源不断进入天津但天津依然缺水。上世纪末开始,天津进入连年干旱。紧急缺水时,便从沿着黄河之北的大运河及其平行河渠。将黄河水调入天津。到2014年,天津曾7次引黄入津。..7.南水北调天津没有停止从外面调水的想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形式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在河北省徐水县分家,一路奔北京,一路冲天津。江水从子牙河下交叉而过,进入西河泵站,抽取上来后很快进入市政管道,通往城区的三大水厂,最终从天津城区和滨海新区各家各户的水龙头中流出。....看似简单的一口水,却包含了先辈们不懈的努力。虽然现在我们喝水是如此的方便,但还是要牢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三、关于节约用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饮水常思生命源.ppt 引滦入津资料.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