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中学生与网络世界》1、课题的提出与确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混杂了色情、暴力、反动、伪科学与迷信、诱赌与厌世等大量不良信息,成为目前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中学生与网络世界》的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辩论赛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学生上网的状态以及上网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技术,倡导健康上网,让网络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助力加油。3、课题研究的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中学生与网络世界》是辽海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全一册主题三的教学内容。此次课题研究意在让学生通过自由民主、分工合作、有效沟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辩论赛的活动方式,充分了解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2、学情分析:《中学生与网络世界》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几乎都有过上网的经历。初中是青春期行为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他们急于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渴望独立,开始产生自我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但是巨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很难体验到被认同感和成就感。此时,互联网凭借着信息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监管的滞后性,成为青少年学习之余的重要活动。而中学生并不完善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则导致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四、课题研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信息整合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辩论赛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树立健康上网的意识,正确合理的使用互联网。教学重点:了解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好处与其危害性。教学难点:认识网络的虚拟性,对网络的危害有正确的判断。五、课题研究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此次课题研究我为学生提供多种课题研究方式,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辩论赛等。各小组自主选择研究方式、自主制定研究计划,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师生共同探讨,充分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完成此次课题研究。六、课题研究计划:(一)准备阶段(2周)任务:1、学生自由分组,确定组员,推选组长。2、明确此次课题研究的任务。选定本组的课题研究方式。第一组:实地考察第二组:问卷调查第三组:访问第四组:辩论赛(二)实施阶段(4周)第一组:实地考察1、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考察内容。(1)东洲地区有几家网吧,几所学校;(2)网吧符合营业是否规定;(3)网吧内的安全隐患;(4)上网的危害。2、实地考察,做好记录。3、整理数据,资料分析。第二组:问卷调查1、制定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1)您经常()偶尔()从不()上网。(如果您从不上网,只回答1、2题)(2)您的兴趣爱好是:音乐()美术()体育()文学()历史()地理()科技()其它()(3)您第一次上网的时间是:学前()小学()中学()(4)您第一次上网的工具是:电脑()手机()(5)您第一次上网的地点是:家里()学校()网吧()(6)您第一次上网的原因是:学习()网络游戏()动漫()社交()影视剧()综艺明星()购物()其它()(7)您通常在什么时间上网:上学时()放学后()休息日()(8)您通常在什么地方上网:家里()学校()网吧()(9)您上网都做些什么:学习()网络游戏()动漫()影视剧()综艺明星()社交()购物()其它()(10)上网对您的学习和身体有什么影响:有利()有弊()无影响()2、发放并回收问卷3、统计数据、整理分析第三组:访问1、制定活动计划,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1)访问学生:请问您上网都做些什么?您对中学生上网有什么看法?您对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有什么看法?(2)访问家长:您是否了解孩子上网的情况?请您谈谈对于中学生上网的看法。(3)访问老师:请问您的班级里有上网的学生吗?上网的学生在学校有哪些表现?对于中学生上网您有什么看法?(4)访问专家:张老师您好,网瘾少年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您觉得他们形成网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么做为家长和老师怎样帮助这些学生呢?谢谢张老师。2、整理素材,分析总结。第四组:辩论赛1、制定活动计划,了解辩论赛的基本要求和比赛规则。立论阶段:正反两个组长分别陈述己方观点。立正阶段:正反两方成员分别用实例说明己方观点的正确性。自由辩论阶段:邀请其他三个组的成员支持己方观点。结辩阶段:根据辩论情况一分为二的提升辩论主题。2、确定辩论赛的题目。3、收集材料,整合运用。(三)总结阶段:(2周)任务:1、小组成果展示、汇报交流。2、学习效果评价。七、成果展示:第一组:考察资料、展板第二组:调查报告、宣传标语第三组:访问心得体会第四组:辩论赛资料、倡议书八、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自评:针对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不足。2、学生互评:客观公正的对同学给予评价。九、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准备: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中学生与网络世界》(出示1.课题)课题研究的第三总结阶段:成果展示、汇报交流。我们班38名同学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并自由选择汇报方式。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汇报交流。(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二)活动开始:第一组:实地考察组长:我们小组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实地考察(出示2.题目)。张老师带领我们一起研究制定了考察方案:(出示3.方案)然后按照考察方案具体实施。(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实地考察的方式和步骤。)1、我们首先在百度地图上划定考察的范围(出示4、地图),然后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徒步考察。根据考察结果我们制作了“网吧与学校分布地图”。从东洲大桥(出示5、东洲大桥)沿绥化路到抚顺石化文体中心(出示6、体育馆)、从泰和桥(出示7、外滩小区)沿东洲大街到阿金沟口(出示8、阿金沟口)。(出示9、地图)。地图上用红色圆点代表网吧,蓝色圆点代表学校。这一范围内共有五家网吧(出示10、五家网吧)、七所学校(出示11、七所学校)。(出示12、地图)其中四家网吧分布在东富商场附近,一家网吧在阿金沟口。学校的位置则较分散。(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地考察首先确定地理位置,配合地图加以说明,就会更加直观。而让学生自己制作地图会挑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2、我们上网找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出示13、第9条、第21条、第22条)(出示14、地图)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五家网吧距离学校均超出200米,网吧的正门都开在了住宅小区的外面。在地理位置上符合第九条规定。(出示15、网吧门口)在实地考察中,并未看见任何一家网吧入口处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标志,上网的几乎都是中学生。这五家网吧全都违反了第二十一条规定。根据第二十二条,目前我们考察的结果是,所有的网吧营业时间都是24小时,所以才有了学生包宿、形成网瘾、给自身、社会和家庭带来危害的不良后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遵守法纪。)3、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网吧有很多安全隐患。(出示展板)(设计意图:通过展板使学生直观看到网吧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及因此造成的危害,促使学生增加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远离网吧。)4、网瘾对中学生造成的多种危害更是触目惊心。(出示展板)(设计意图:通过展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网瘾对青少年造成的多种危害。使学生明确健康上网的重要性。)组长小结:根据以上考察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管理者对网吧的的监管还远远不到位。如果网吧的经营者能够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禁止未成年人上网,那么就能从源头上有效的控制中学生在网吧这样的有安全隐患的场所上网,消除网吧对中学生的伤害。在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第一组同学说的有理有据,找出了问题的关键。下面请第二组同学汇报。第二组:问卷调查组长:我们小组是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中学生上网的情况(出示16、题目)。问卷调查分四个步骤完成(出示17、步骤)。首先,张老师和我们一起设计调查问卷的题目,要比较准确的反应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终确定了10道题目(出示18、问卷)。第二、发放并回收问卷(出示19、照片),第三、统计数据、整理分析(出示20、照片)。第四、总结汇报。下面是数据分析。(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设计调差问卷。)1、本次问卷共发出207张,收回204张,其中有效问卷191张,无效问卷13张。调查对象是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2、数据整理发现,(出示21、三个扇形统计图)经常上网的占46%,偶尔上网的占49%,从不上网的占5%。这组数字说明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上网经历。上网的同学中,利用休息日上网的占79%,放学后上网的占20%,上学时上网的占1%。这组数字说明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家上网的占87%,在网吧上网的占11%,在学校上网的占2%。这组数字说明大多数同学的家里都有电脑,上网的环境是安全的。也反映出家长对孩子上网的允许和宽容。(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作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3、那么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呢。(出示22、两组数据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网络游戏仍然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因素。但是对比五年前已经有所下降。同学们对明星不再盲目崇拜,但是网络媒体的过度宣传却让我们被动接受这些信息。之前在网络上学习的只占0.6%,现在上升到20.4%,说明同学们正逐步的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只把网络做为玩具,中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更加理性。(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在数据对比中发现实质问题。)4、问卷上还有几道第一次关于上网的题目:(出示23、数据)有85.6%的同学第一次上网是在小学,7.4%的同学甚至在学前就已经接触网络了。说明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非常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从小学开始普及了。88.6%的同学在家上网,说明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5、那么上网对同学们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呢?(出示24、数据)认为有利的占19.3%,认为有弊的占23.2%,认为没有影响的占到了57.5%是最多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现在的中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一部分同学是处于学习的需要上网,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在网络上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引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客观地看问题。正确看待互联网,正确使用互联网。)组长小结:互联网应该大力宣传正面的、积极的信息,如: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进步,而不是为明星做代言。(出示25、莫言)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是我们对莫言了解多少?(出示26、屠呦呦)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药学家,我们对屠呦呦了解多少?今年的诺贝尔奖哪一天公布?宣传的正能量多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拥有正能量。相反,负面的信息过于渲染,也会导致连锁反应。这就叫“网络的蔓延效应”。因此,我们呼吁全体中学生:(出示条幅)健康上网,净化网络环境,自觉远离网络的伤害,让我们健康成长。教师:第二组的同学用准确的数字详细的分析了中学生上网的情况,让人信服。下面请第三组同学汇报。第三组:访问组长:我们组选择访问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出示27、题目)。(出示28、方案)张老师指导我们首先确定访问对象,其次针对不同的访问对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力求挖掘出问题的实质。第三分别进行访问。第四总结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访问。如何向被访者提出关键问题。)1、首先我们听听当事者的想法。(播放学生视频)确实说出了心里话,看来同学们对网络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少数同学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2、让我们听听家长是什么看法。(播放家长视频)中学生急于摆脱家长的管控,家长们更要想办法多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3、老师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这一问题的呢?(播放老师视频)4、张老师特意为我们请来了心理专家张凌智老师。(播放专家视频)(出示29、电话)心理专家张凌智老师为我们深度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有这方面困惑的中学生和家长可以请教张凌智老师。(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采集选取所需素材,并学习如何对信息加以整合。)组长小结:通过不同群体的访问,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悟。(读两篇)我们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为中学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我们并不能完全正确的把握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面对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要明辨是与非,对与错,我们必须接受监护人和老师的监督和指导。教师:三个小组的汇报各有千秋,下面请第四组同学汇报。第四组:辩论赛组长:我们小组准备了一场辩论赛,主题是《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出示30、题目)。(出示31、辩论赛流程)现在有请正反两方辩手。(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辩论啥的流程。)1、立论阶段:正反两个组长分别陈述己方观点。正方:中学生上网是有利的。反方:中学生上网是有弊的。2、立证阶段:正反两方成员分别用实例说明己方观点的正确性。3、自由辩论阶段:邀请其他三个组的成员支持己方观点。4、结辩阶段:根据辩论情况一分为二的提升辩论主题。组长:我倡议:(出示32、倡议书)(小组齐读倡议书)(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运用语言技巧让自己的发言更有感染力。)(三)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自评:(出示33、优势、困难、收获)四个小组的汇报形式各异、精彩纷呈。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从课题研究的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你的优势是什么?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学生互评:真诚地对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加自信、勇于挑战。同时加深对同学的了解,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四)活动总结:(出示34、题目)教师总结: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要惧怕困难,学会和身边的人合作,勇敢的面对困难,积极的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下面我宣布《中学生与网络世界》课题研究到此结束。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