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孝亲敬老》;第1课时(共1课时)教材分析及本课时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激发同学们从小做有爱心的好孩子,养成孝亲敬老的好习惯。2、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激发同学们从小做有爱心的好孩子,养成孝亲敬老的好习惯。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歌曲《孝亲敬老歌》学生预习找身边尊老爱幼的实例 预设的教学环节、情景、活动和问题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通过学习弟子规《入则孝》的前八句引导学生对“孝顺”的理解。出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让学生读,自由读、齐声读、小组讨论这四句的意思,小组汇报,说出父母叫我们就快点答应,吩咐我们做的事就快点去做,加深对其的理解。“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也是读——理解——讨论——汇报二、运用生活中的图片唤起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出示第一组八张长辈照顾孩子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出示第二组八张孩子孝敬长辈的图片,“你在家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汇报,我预想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会积极的说我帮妈妈择菜呀,帮爸爸倒水呀,帮奶奶······三、游戏环节:让我们来做一个统计,又一次小组合作。要求长辈为我们做的事和我们为长辈做的事分别统计入表,看看谁的星星多。并指名做报告。把报告贴在黑板上。四、思考:长辈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为了我们能过好日子,为了我们能幸福,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们做的太少了,值得深思······五、教学总结1.学做菜,会洗衣,家务劳动要学习。孝父母,敬长辈,从小养成好习惯。2.欣赏《孝亲敬老歌》。3.孝亲作业,为长辈做一件事。(希望孩子们每天都坚持长期作业)运用生活中的图片唤起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在家是怎么做的?”可让孩子畅所欲言。分组的理解与交流,结合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小学生们知道了在家怎么做是“孝”的表现,看似很平常的习惯,其实反映出了我们在生活中是怎样践行“孝”的作为的,预设的教学环节、情景、活动和问题设计意图板书设计1.孝亲敬老拒绝溺爱!感谢关爱!我爱你们!感恩身边的人!教学反思与随笔本课的反思其实孩子们心中的爱是满满的,只是不懂得观察,不会表达,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播。本课就是为了要从小养成孩子们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的好习惯,是孩子们一生受益。我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参与学生当中,参与师生互动,这样可能会使课堂更有活力,学生更感兴趣。通过几组图片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是对父母的孝。几组做家务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为父母分担家务的欲望。在教学中我要求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可以把心理话和父母说说,就是陪父母聊聊天,母亲节或者是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朵鲜花,或者是说一句祝福的话,如当妈妈生日的时候,祝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盛饭等。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都是对父母的尊敬。孝老爱亲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力量。我们之所以把它做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的一课,弘扬了中华名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学后,我们班继续开展说一句贴心话、做一件暖心事活动,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使全体同学沐浴在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浓厚氛围中。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孝敬父母养成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