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走进法治天地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走进法治天地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走进法治天地
一、知识梳理
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3)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7.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8.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9.学会依法办事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10.树立法律信仰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2)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3)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二、考试要求
1.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2.知道法治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4.知道法治的产生、本质和意义。
5.能够正确理解法律的特征、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6.懂得法律的特征,知道法律是怎样保障我们生活的。
7.增强法律意识,充分理解特殊保护的内涵,从而能够主动配合各方面保护,健康成长。
8.懂得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的原因和做法。
二、直击中考
例1.(2021年云南省中考)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下列体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有(

①在公交车上,我主动为老人让座
②到了法定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
③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
④父母经营饭店,主动申报纳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公交车主动为老人让座,属于道德义务,故①不符合题意;到了法定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表明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故②符合题意;出生后,父母为我申报户口,表明法律保障公民的生存权,故③符合题意;父母主动申报纳税,表明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2.(2021年吉林长春中考)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材料表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国家通过立法保障乡村振兴
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国家通过执法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通过立法保障乡村振兴,①②说法正确;③④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例3.(2021年广西贵港中考)2021年4月28日,北流市发生社会人员持刀伤害幼儿园师生案件,2名学生死亡,16名师生受伤,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教育部会同公安部第一时间派出督导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材料表明(

①党和政府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督导组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
④教育部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材料表明了党和政府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告诫我们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部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故①②④说法正确;督导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是社会保护,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4.(2021年吉林长春中考)读漫画《避让》。漫画内容警示公民要(

A.管理社会治安,保障公共秩序
B.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章守法
C.制定交通规则,减少道路拥堵
D.提高道德修养,践行诚信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治意识的认识。根据漫画,对于不避让救护车的车辆要进行处罚,漫画内容警示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章守法,故B说法正确;管理社会治安,保障公共秩序;制定交通规则,减少道路拥堵,这些都是相关部门的做法,不是对公民的警示,故A、C不合题意;题中是从法律角度对公民的警示,并未体现道德方面的要求,故D说法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
【答案】B
三、考点训练
1.习近平在2021年政法工作会改上作出重要指示:“各级政法机关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强调法治思维(

①可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②可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③能根除政府的贪腐现象
④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的施行开启了中国依法“善”新时代。这有助于(

①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②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③保障我们享有一切权利
④实现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网络购物后,有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的“后悔权”;经营者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情节严重的,将被吊销营业执照。这说明(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的唯一行为规范
②法律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面漫画体现了(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我国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规范着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
④法律通过惩治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体现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显著特征的有(

①中学生李某因旷课受到学校的处分
②张某等人在电影院扰乱秩序,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的处罚
③王某因盗窃巨额财产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④赵某因涉嫌敲诈勒索而被刑事拘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①父母把逃学的儿子送回学校
②父母赌博成性,13岁的孩子流浪街头
③我国人民法院成立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庭
④商贩向中学生兜售有不健康内容的书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下列做法属于学校保护的有(

①爸爸带着梦琪去看望孤寡老人
②英语老师动手打了答错问题的梓轩
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
④学校开展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生活在法治国家,我们应当增强法治观念,依法律己,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下列做法与题意符合的是(

①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②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③要学习法律知识、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校园里要遵守纪律,校园外可以适当放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我们的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因航班延误,陈某辱骂机场工作人员,摔砸登机口相关设施
②张某按照防控疫情的要求,主动居家隔离
③市民韩某为泄私愤,在深夜恶意破坏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
④林某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积极通过消费者协会维护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自觉远离违法犯罪。下列有助于我们远离违法犯罪的有(

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②树立法治意识,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③自觉树立法治意识,维护法律尊严
④在心中铭刻法治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英雄烈士不容亵渎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2021年2月19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悉劣的社会影响。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于2月19日晚将发布违法言论的仇某某(网名“辣笔小球”)抓获。经审查,仇某某为博取网民关注,在微博上歪曲事实、诋毁贬损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南京警方已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法律知识分析仇某某被刑事拘留的原因。
12.【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材料一
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二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1)材料一两幅漫画中的人物和材料二中的国家工作人员,都有一种怎样的意识?
(2)为什么要树立这种意识?
参考答案
1.B2.D3.B4.B5.C6.A7.D8.C9.C10.A
11.首先: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的角度来看,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规定英雄烈士不容亵渎,而仇某某公然歪曲、丑化、亵渎、否认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其次:从法律的保护作用的角度来看,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仇某某为了博取网民关注,而诋毁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影响社会的正义的弘扬,影响社会正气,相关部门为了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英雄的合法权益,而对仇某某进行了惩罚。
再次:从法律的特点来看,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而仇某某作为我国公民,公然诋毁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并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他触犯了国家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仇某某触犯法律,被绳之以法,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警告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仇某某绳之以法,是告诫人们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惩罚。
12.(1)材料一两幅漫画中的人物和材料二中的国家工作人员都有法治意识。
(2)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