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精品教学课件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第一章第6节 眼和视觉 (第2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梅山中学 廖力瑶一、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四、重难点六、教学过程七、效果与反思五、教学法二、学情分析说课流程:一、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是了解透镜的延伸,又是凸透镜应用的理论基础,承上启下、内容多、难度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别于以往验证式实验,它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分界点的寻找。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像和凸透镜有了一定认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认识,局限于放大镜成放大像。七年级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不足,对规律的概括存在难度。1.知识与技能(1)会用光具座找到凸透镜成的各种像,会描述像的性质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学会从记录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会初步将生活中的凸透镜与成像规律对应起来。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提问、猜想、实验、归纳等探究过程。(2)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发现的喜悦。(2)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原理。三、教学目标四、重难点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贴近生活,激发兴趣;问题导学,推进探究;充分实验,自主建构;借助软件,突破难点;口诀总结,帮助记忆。五、教学法(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二)问题导学,实验探究 (27分钟)1.实验准备(9分钟)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18分钟)(三)分析数据,归纳结论(8分钟)(四)回归生活(5分钟)(五)板书设计(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温故知新:找出教室中的凸透镜(联系凸透镜的定义)观察真细心![提出问题]:对比两次实验,你有什么疑问?(交流)对照实验:①手握水杯(近距离),观察手指所成的像;②将手缓慢远离水杯,透过水杯观察手指所成的像.引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猜想假设]: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二)问题导学,实验探究 (27分钟)实验思路:改变物距,找到不同物距下的像,观察比较像的性质,找出变化的规律。1、实验准备(9分钟)中央刻线cab物距:u=c-b, 像距:v=b-a光具座:标尺、滑座、导轨思考问题:1.若镜偏高或镜面倾斜,会出现什么情况?焰、镜、屏三心同线等高三面垂直标尺操作顺序:标尺中央固定镜,根据焰心调镜屏,将物移到最远处,移动光屏找到像,由远及近移蜡烛,不同物距像找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10cm )注意事项像:轮廓最清晰的图像(位置唯一)2.怎样找到成在光屏上的清晰像?3.如何保证找全所有的像而无遗漏?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18分钟)探究学案上的5个问题,进行相关记录。( 4人一组)⑴蜡烛离凸透镜什么距离时,光屏上能出现像,此时,像的性质是怎样的?多记录几组数据。⑵成实像时,物向镜靠近,像将如何移动?像有何变化?⑶光屏上能不能找到正立的像?什么物距时光屏上便找不到像?⑷当光屏上没有像时,取下光屏,隔着透镜观察烛焰同侧,能不能看到像?此时像的性质是怎样的?不记录像距。⑸正立像与倒立像的物距分界点在哪里?光屏上放大像和缩小像的物距分界点在哪?(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8分钟)1.数据处理(各组数据输入excel,按物距排序)请不要此干扰哟!(表面反射成像)2.归纳结论不大不小为等大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缩放 倒正 虚实1.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像2.u=2f 3.f<u<2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4.u=f 5.0<u<f 放大 正立 虚像不实不虚不成像v=2f 等大 倒立 实像口诀两点三段共五类: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不实不虚不成像,不大不小为等大,物近像远像变大。(四)回归生活(5分钟)(1)手握水杯,手指成什么像?物距需满足什么条件?(2)手稍微远离水杯,手指成什么像?物距需满足什么条件?(3)手离水杯很远时,手指成什么像?物距需满足什么条件?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缩放 倒正 虚实1.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像2.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3.f<u<2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4.u=f 不成像 5.0<u<f 放大 正立 虚像你能将它们与规律对应起来吗?(五)板书设计1.6眼和视觉(第2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镜较远(u >2 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如:照相机b 物、镜不远不近(f〈u〈2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如:投影仪c 物、镜较近(u〈 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如:放大镜口诀两点三段共五类: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不实不虚不成像,不大不小为等大,物近像远像变大。1、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因素:物距u、焦距f物距 像距 缩放 倒正 虚实u>2ff<v <2f缩小实像倒立借助两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将过异侧焦点F射出2.过光心O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F 2F2F F O(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画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5种情况)1、探究式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大部分学生体验了“发现者”的喜悦,对规律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基本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2、探究需要充足的时间,加上学生能力有差异,导致个别组的实验时间不充裕,因此教学环节还需优化。七、效果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视频课堂实录(廖老师).flv 浙教版科学七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超详细说课课件(廖老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