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崇尚法治精神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崇尚法治精神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崇尚法治精神
一、知识梳理
1.自由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平等
(1)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2)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6.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7.特权的表现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8.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9.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10.公平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简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1.公平的意义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12.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3.政府维护正义
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4.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5.守护正义
(1)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重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二、考试要求
1.了解自由、平等与法治的关系。
2.认识自由平等的真谛。
3.学会珍视自由、践行平等。
4.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学会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5.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追求自由平等的实现,
6.理解公平和正义的重要作用。
三、直击中考
例1.(2021年湖北荆门中考)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
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要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
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①手机是公民合法财产,未成年人有权在课堂使用
②自由是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④自由就是无拘无束,这一规定是对自由的侵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
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要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
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角度,这说明自由是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故②③说法正确;手机是公民合法财产,但未成年人不可以在课堂使用;自由不是无拘无束,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故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2.(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漫画表明,践行平等要(

A.反对特权
B.依法行政
C.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D.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解析】漫画反映一些企业在招聘中歧视他人,不能平等待人,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说明践行平等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C说法正确;A、B、D说法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3.(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国推动教育公平发展说明(

①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杜绝教育不公平现象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③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④教育公平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杜绝”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①;我国推动教育公平发展,表明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故②③说法正确;
④:“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④;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4.(2021年广西桂林中考)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下列做法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A.出于“哥们义气”打抱不平
B.考试时为同学抄袭提供便利
C.对“被欺凌”“被孤立”的同学勇敢地仲出援助之手
D.为避免班级量化管理扣分而谎报其他班级同学姓名
【解析】出于“哥们义气”打抱不平是缺乏原则的表现,A说法错误;考试时为同学抄袭提供便利是没有做到诚信的表现,B说法错误;对“被欺凌”“被孤立”的同学勇敢地仲出援助之手是正义的行为,C说法正确;为避免班级量化管理扣分而谎报其他班级同学姓名是没有做到诚信的表现,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四、考点训练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其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这一规定充分说明(

A.法律是自由的限制,而不是保障
B.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是绝对的
C.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不能有自由
D.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阅读如图漫画。漫画说明了(

①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
②平等还体现在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③我国对体力劳动者进行特殊的保护
④能彻底解决就业歧视的不平等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自由快乐,人人向往。我们要学会珍视拥有的自由。下列关于珍视自由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B.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C.自觉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D.采用一切手段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4.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①珍惜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③自由快乐、人皆向往
④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下图漫画告诉我们,践行平等就要(

A.以权谋私
B.反对特权
C.宽容他人
D.遵守秩序
6.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能有更多的获得感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因为(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能满足所有人的任何期望
③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金石中学八(1)班召开“正义在心中”的主题班会,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进行了讨论。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①遵纪守法
②弄虚作假
③助人为乐
④尊老爱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我国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城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

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使弱势群体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保证我国公民在各方面都得到绝对公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司法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司法机关(

①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司法
②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③完善法律法规的修订,做到科学立法
④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合法、公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小强放学看到同学被欺负将对方打伤
B.王某利用职权为家人谋私
C.小美积极遵守地铁扫健康码的规定
D.张某隐瞒疫区旅居史
11.观察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漫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2)你认为我们应如何来解决这种不合理的现象?
12.【维护公平
追求正义】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八年级(2)班决定以“维护公平、追求正义”为主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让你主持这次班会,你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2)班会上需要向同学们介绍“公平的内涵”,以便向同学们宣传。请你将其拟写出来。
(3)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障。为了帮助同学们对正义的理解,需举出一些具体措施,请你从下列表格中选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几项内容:____。(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序号
具体措施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4)最后请向同学们发出向正义榜样学习的号召。(不能出现学校、班级、姓名。)
参考答案
1.D2.A3.D4.A5.B6.C7.C8.A9.A10.C
11.(1)不平等现象。
(2)①我们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每个公民都要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12.(1)班会开场白,设计班会流程,搜集有关公平正义相关资料视频内容,总结发言等。
(2)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3)①③④
(4)示例: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