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宜春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贵族女性因拥有大量田产受到商王尊重并拥有较为独立的地位和权力;而西周后期,女性只负责办理酒食之事。出现这个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B.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C.井田制度的逐步形成
D.自然经济的初步确立
2.据青铜器铭文和古文献记载,周代并不存在等级森严的五等爵制。畿内贵族兼做王官者多称“公”;畿外较大诸侯则称“侯”;“伯”本为贵族家长之称,后亦称一方诸侯之长;蛮夷之君多称“子”;“男”则为华夏小国诸侯之称。据此可知,周代(

A.中央集权雏形已经显现
B.地方行政管理混乱低效
C.国家治理体系较为松散
D.贵族政治统治形式多样
3.《吕氏春秋》中对工匠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的记载。在《秦律》中,工匠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据此可知,古代这些“物勒工名”的举措(

A.有利于保障手工业品的质量
B.导致古代工匠地位十分低下
C.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始于先秦
D.反映出秦朝重视工匠的管理
4.图1为汉代“车马过桥”画像砖,画面为二马拉一轺车,一骑吏在车的右后侧跟随。画像砖中的情境(

图1
A.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B.全面再现了汉初社会风貌
C.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成果显著
D.反映了礼制对社会的影响
5.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宋代,城市中工商业者人数增长,同时城市中其他行业,包括广义“邸店”业和演艺业之类,正在吸纳更多人户走向城市或新兴市镇。此外,兵士、生徒、举子和“方外”之人在城市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这说明当时(

A.经济政治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
B.人口流动加速了社会经济转型
C.坊市制度变革促进了工商市镇崛起
D.抑商政策松动引发了城乡分化
6.宋初,词作为南方小国的亡国之音,是人人望而生畏的文化腐朽物,体现着南方颓废的文风和士风。后来,大量士大夫参与了词的创作,改变了其创作风格,如岳飞和辛弃疾等,都写出了很多高亢嘹亮、心怀天下的词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文化重心的转移
B.诗歌的衰落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理学的影响
7.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对人抱怨:“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加强
B.专制皇权强化
C.社会矛盾尖锐
D.军机大臣懒政
8.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
)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9.马克思在1862年指出:“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persona
(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著名的历史学家苏双碧指出:“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
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
其他大臣之中。”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和苏双碧


A.洞察中国人的劣根
B.不了解中国情况
C.认识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D.准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深知农民阶级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10.下表是19世纪中期中国最早的四大毛纺织厂创建时的资本来源状况(单位:万两),据此可知


兰州织呢厂
日辉织呢厂
溥利织呢厂
湖北毡呢厂
预定资本
20
50
100
60
实收资本
20
26
60
30
官府出资
20
35
16.7
官僚商绅出资
26
25
13.3
A.清政府放开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政府控制
C.资金不足是民族工业最大困境
D.清政府为了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11.1903年,陈独秀认为人民群众是“草野愚民”,“每喜从同,恶德浊流,惰力甚大”。1920年,他则认为“今日的世界,不是资本家创造出来的,乃是数千年来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这一变化反映(

A.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知识界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
C.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2.南北议和中的革命派认为,共和国的权威来源于代表人民主权意志的革命行动。而清朝官员与立宪派人士则认同清朝皇帝将主权公之于众,并授权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这一分歧表明(

A.完整继承清朝疆域成为共识
B.民主共和的建国基础薄弱
C.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清廷获得共和政府的优待
13.彭德怀得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后,于1928年2月写诗称赞: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以湖泊或山区。据此可知,彭德怀(

A.指出“左”倾错误影响着根据地建设
B.肯定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效
C.强调军队建设对限据地发展的重要性
D.认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沦
14.抗战时期,各大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军事发包制。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根据地拥有军事决策的裁量权,实现了财经方面的自给,同时实行属地管理。可见,军事发包制(

A.沿袭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道路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有利于扩大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D.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5.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九福乡长福村最后一户单干村民朱文章从拒绝入社到主动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还管什么合作化不合作化呢”,因而拒绝入社。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人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使他决心加人合作社。这一报道(

A.说明了生产关系调整的合理性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C.对社会主义改造有动员作用
D.反映了作者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同
16.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勤俭创业的时代风尚
B.高度重视重工业发展
C.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D.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要求公有制企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这表明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已全面出现
C.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变化
D.农村的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
18.1978年8月,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同年12月,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这些外交成就(

A.有利于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
B.为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C.使新中国外交基本方针逐步明朗化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两极格局基本态势
19.罗马法“民众令状”规定,如果某人在公共道路或通道上施工或放置某物,使公共道路
或通道的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禁止令状,阻止他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己实施,那么公民可以申请要求恢复以前状态的令状。这反映了


A.罗马法对罗马共同体利益的保护
B.罗马法要求个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民众令状”是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
D.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
20.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
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D.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21.1789年美国《司法法》第25条规定:当州法院否决了以联邦宪法、联邦法律或联邦条约为依据提出的权利要求时,最高法院可以以“纠错令”的方式审查州法院的判决。如果认定州法院有误,其有关裁定将被推翻,其所依据的州法也将无效。这实际意味着美国(

A.最高法院拥有终审权
B.州法院没有立法权
C.联邦法律高于州立法
D.联邦法院不受制约
22.德意志帝国在最初建立时具有行政结构上的联邦主义和政治体制上的半专制主义特征,但随着德国社会的发展,帝国行政结构出现了由联邦主义向中央集权主义的缓慢转变,政治体制由半专制体制向议会民主制迈进,缓慢实现了“悄无声息的议会化”。这表明当时德国(

A.议会逐步成为了权力中心
B.首相不再对皇帝负责
C.代议机构的职权发生变化
D.议会和皇帝实现分权
23.在新经济政策以后,苏联建立了集体化的合作农场和国营农场。但是,它们的作用只是将一个极无效率的小农农业转变成了一个同样极无效率的集体农业而已,并没有改变农村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上述现象出现主要由于(

A.集体农庄的自主经营权过大
B.国家减少了对集体农庄的基本投入
C.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
D.集体农庄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
24.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3天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就德国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和双边关系等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戴维营会议的召开(

A.促进美苏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合作
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C.表明美苏关系进入苏攻美守的时代
D.通过平和谈判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25.哈耶克被认为是亚当·斯密最忠实的信徒,但与斯密过分强调市场不同的是,他认为自由主义政府也应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使竞争受到保护,并尽可能限制垄断的发展。1974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潮流之一。哈耶克的经济理论(

A.推动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
B.影响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C.导致了资本主义滞胀现象的出现
D.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为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题、27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多答者以第一答题为准。
26.(2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中的许多论述已经超出一般的海防范畴,而把眼光放到了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魏源在《海国图志》卷首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他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通过对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指出:“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国家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军事实力的对抗。他说:“使人不暇顾廉耻,则国必衰,使人不敢顾家业,则国必亡。”因此,更确切地说,该书反映了魏源的国家安全观。
——摘编自亦真《<海国图志>与魏源的国家安全观》
材料二
美国安全思想和理论的主要阐述人是保罗·尼采和迪安·艾奇逊等人。1947年7月“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国家安全”的地位迅速攀升,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审议过程中位居“绝对压倒一切”的高度。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68号文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大宪章”,“战略思维”成了政府一级官员们讲话的时髦方式。此时,“国家安全”正式成为日益重要的美国安全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致于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题与外交问题实为一回事。在70年代初之前,美国的国内安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其国家安全多表现在对外政策上,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此后,特别是1971年美元贬值后,对美国统治者来说,传统的敌友观已不再是国家安全中首要的内容,经济等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逐渐占据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
——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你对其观点的认识。(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19世纪前期英国主要《工厂法》内容情况
立法时间
主要内容规定
1802年
该法适用于棉、毛纺织厂;规定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做夜工
1819年
该法主要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做夜工
1825年
该法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9—16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不得做夜工
……
……
1833年
该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童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9—21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不得上夜工
——据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选做题】
2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初,有人击登闻鼓告科举阅卷不公,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将作监丞莆田、陈靖联合上奏,提出糊名的方法,应用在科举阅卷中。此建议被宋太宗采纳,并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后开始正式实施。殿试是最先开始使用糊名制的,对试卷进行等级划分,分为优劣两个级别。糊名制在实施后,还是没有杜绝徇私舞弊的问题,有的官员可以根据字迹来辨别,所以开始实施誊录制度。为了避免出现誊录人或有意或无意的造成文件错誊,对举子造成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又专门设立对读官,专门进行问责校对工作。誊录官的职责就是要必须对原文进行誊录,不能擅自更改文中的意思或者进行语句的删减,校对官要对誊写卷进行认真校勘,在确定没有错误后进行弥封,然后送交复考官进行再定。总之,宋初糊名制和誊录制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摘编自王忠庆《北宋初期的科举制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初科举制度改革的意义。(9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房玄龄(579~648年),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初名相,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唐太宗在位期间,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显为宽松,律条也臻完备,制定了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后世影响极大;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其省并中央官员之举为贞观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唐太宗以诗颂扬玄龄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房逝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
——摘编自《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房玄龄的主要政绩。(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房玄龄取得卓著政绩的原因。(9分)
选做(
)题
参考答案
1-5BCADA
6-10DBDCD
11-15ABBCC
16=20ACAAD
21-25ACCBB
26.(23分)
(1)内容:利用外交手段保障国家安全思想;把学习西方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要有情报意识;要有强大的国力、军力。(内容每点3分,任意三点9分)
认识:魏源的国家安全观是深刻和富有远见的,有些内容对当时的统治阶级上层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师夷长技”的主张,就受到洋务派人士的重视,成为指导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而更多的观点则是经过时代的发展检验,使人们认识到他思想的深邃。(认识总分5分,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变化:由意识形态浓厚到国家利益为核心。(3分)
原因: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每点2分,三点6分,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7、【示例一】
论题:英国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工厂童工使用有利于社会进步。(3分)
阐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家出于攫取高额利润的考虑,雇佣大量的童工从事工业生产,在适龄学习的年龄去工厂做工不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英国从1802年到1833年,通过《工厂法》,分类、分步,逐渐解决工厂使用童工的问题,把问题解决与社会稳定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儿童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动力和科技进步的后备力量,英国的做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长远发展。(9分)
【示例二】
论题:1802年英国《工厂法》的规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3分)
阐述: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棉、毛纺织厂发展迅速,许多资本家利用学徒做工,企图以此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许多学徒工作的时间极长,这对资本主义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基于此,1802年英国《工厂法》规定了棉、毛纺织厂学徒每天的最高工作时间及限定时间,使学徒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于生活或学习。学徒做工时间的规定,限制了资本家利用学徒赚取超额利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总之,英国通过对工厂立法,限定了棉、毛纺织厂学徒的工作时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9分)
档次
分值
答题情况
一等
10—12分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能够充分挖掘材料的信息,论题与结论前后一致;能够引用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运用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二等
7—9分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三等
4—6分
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有史实,但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四等
0—3分
无论题(或结论)或论题(结论)与题目无关。无史实论证或只有单个史实且无论证。论述没有逻辑性,结论错误;文字不通顺。
28.(15分)
(1)特点:以公平公正为出发点;糊名制与誊录制相结合;注重程序的合理高效。(6分)
(2)意义:有利于解决阅卷不公的问题;为朝廷选拔出一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9分)
29.(15分)
(1)主要政绩:长期辅佐唐太宗,为“贞观之治”的出现作出了巨大贡献;重视以制定法律制度治国和以史为鉴;善于用人,做到人尽其才。(6分)
(2)原因:身逢时势,深得皇帝信任;重视协作配合和发现使用人才;个人多才多艺,勇于担当,富有政治智慧。(9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