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直面挫折:走近挫折》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详细配套课件+详细配套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直面挫折:走近挫折》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详细配套课件+详细配套教案)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精品教学课件
假如这两条线代表了你的人生历程,
你更希望人生像哪一条?
为什么?
要求:
1、以组为单位,组员轮流在绳子上打结;
2、在30秒内打8个不重叠的结;
3、每个成员最多打两个结;
4、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即取胜!
活动中,我们有哪些情绪体验?
谁可能已经感受到挫折,为什么?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人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无法克服且无法超越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
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走了。
20岁时,他当电工、开轮渡,后来又当铁路工人,没有一样工作顺利。 30岁时,他在保险公司从事推销工作,后因奖金问题与老板闹翻而辞职。  
31岁时,他自学法律,并在朋友的鼓动下干起了律师行当。一次审案时,竟在法庭上与当事人大打出手…… 他失业了,生活非常艰难。 
35岁时,当他开车路过一座大桥时,大桥钢绳断裂。他连人带车跌到河中,身受重伤,无法再干轮胎推销员工作。  
65岁时,政府修路拆了他刚刚红火的快餐馆,他不得不低价出售了所有设备。    
75岁时,他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转让了自己创立的品牌和专利。后来公司股票大涨,他因此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83岁时,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却因商标专利与人打起了官司。  
88岁时,他终于大获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哈伦德·山德士
肯德基爷爷一生都充满着……
——肯德基创始人!
人人都有挫折
一生都有挫折
挫折
很普遍!
1、在你十几年的成长历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是?
谈心苑:回顾挫折
2、你当时的感受是……
我们每一次都跌倒在同一个地方吗?
产生挫折是因为……
(天灾人祸、社会环境、家庭变故
个人不足、个人抱负水平……)
挫折
难以避免
请在回顾、总结自己所经历过的挫折的基础上,选择下面两个话题中属于自己支持的一个,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
挫折对我们是利大于弊
挫折对我们是弊大于利
挫折就像一把双刃剑,
给了我们更多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力量,
但也成为我们身边、随时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危险 !
假如印象最深的挫折再来一次,我可能会……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走近挫折》教学设计
深圳福田外国语学校 邬晴
【课标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生活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生的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才的需求。思想品德课怎样才能更好在合作与分享中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践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呢?本课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第六课围绕“直面挫折”课题展开,第一框题“人生难免有挫折”是感性体验、理性分析挫折的过程:指出了挫折的内涵,分析了人生难免有挫折的原因以及挫折与逆境对人的影响得两面性。学好分框题内容对于学生客观认识挫折具有指引作用,为接下来直面挫折做足心理准备。
【学生分析】
现在的七年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有清楚地认识和评价,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再加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等种种客观因素,挫折就成为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障碍。虽然学生对困难与逆境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但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有些学生因而情绪消沉低落,甚至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在成长道路上留下遗憾。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客观地分析挫折的两重作用,从而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索活动中体验、分享挫折,能够认识挫折的具体内涵,意识到挫折和逆境时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明白挫折的利弊。
2、能力目标: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什么是挫折;从典型人物事迹中进一步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结合自身事迹分享挫折,加深对挫折的理解;在辩论会中学会客观看待挫折,进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接受和对待挫折,做好直面挫折心理准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
【重点难点】
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
难点:客观认识挫折的两面性
【教学方式】
情境体验、案例分析、小组辩论
【教学准备】
1、学生采取团团坐的方式,6-7人一组,按平时发言程度给每个小组成员编号:发言人一为最积极发言的,发言二为较积极发言……以此类推。
2、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以及所带来的挫折感。
3、学生收集名人、伟人遭遇挫折的故事,并领略其共通之处。
4、教师制作PPT,并准备六根绳子、计时器,为情境创设提供道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上清晰呈现两条加粗的线:此起彼伏的曲线、毫无曲折的直线)
设疑导入:假如这两条线代表了你的人生历程,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
(学生从理想层面思考,有的选择了直线,认为人生应该顺顺利利;有的选择曲线,认为人生有曲折才丰富。)
教师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过渡到现实层面:不管我们怎么认为,在过去十几年经历当中,用哪条线更为贴切?——随后由学生分享引出主题: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事事顺利,不要有太多的风雨,不要有太多的坎坷,就像这条直线;但现实生活似乎更像曲线,难免有拐角,难免有起伏,就像这曲线。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体会和面对人生的波折、生活的起伏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挫折!——
【设计意图】以设疑的方式,在贴合实际生活的人生选择中,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见解,教师与学生坦诚交流,从而了解学生对挫折的初步看法,为接下来的环节做足准备。
二、活动体验,感受挫折
活动一: “手有千千结”
课件呈现活动要求,教师辅以解释:
1、以组为单位,组员轮流在绳子上打结;
2、在30秒内打8个不重叠的结;
3、每个成员最多打两个结;
4、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即取胜!
(学生分组在短暂的时间里进行了动手实践活动,在教师提示时间到时,只有个别小组兴奋地举起了编织好的作品,大多数小组不时传来埋怨、感叹的声音。)
教师抓住契机提问,鼓励学生分享内心体验,尤其是失败的小组:
(1)活动中,我们有哪些情绪体验?(参考:快乐、紧张……)
(2)谁已经感受到挫折,为什么?
教师引用学生的分享,结合活动,与学生共同得结论——挫折: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人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无法克服且无法超越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的、丰富多餐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行程和发展。”。因此本环节通过精心准备的情境模拟,创设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紧张激烈氛围中亲身体验挫折感,从而真正理解挫折的内涵。随后通过问题探讨,结合学生的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平时不爱发言,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想;运用小组合作与竞争,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
活动二: 分享“挫折档案”
(课件分段呈现案例:《哈伦德·山德士的一生》,并请选取每组的六号发言人来导读故事)
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
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老婆,可只过了几个月,老婆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走了。
20岁时,他当电工、开轮渡,后来又当铁路工人,没有一样工作顺利。30岁时,他在保险公司从事推销工作,后因奖金问题与老板闹翻而辞职。31岁时,他自学法律,并在朋友的鼓动下干起了律师行当。一次审案时,竟在法庭上与当事人大打出手……他失业了,生活非常艰难。
35岁时,当他开车路过一座大桥时,大桥钢绳断裂。他连人带车跌到河中,身受重伤,无法再干轮胎推销员工作。
65岁时,政府修路拆了他刚刚红火的快餐馆,他不得不低价出售了所有设备。
75岁时,他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转让了自己创立的品牌和专利。后来公司股票大涨,他因此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83岁时,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却因商标专利与人打起了官司。
88岁时,他终于大获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就是哈伦德·山德士——肯德基的创始人。
在“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处设置竞猜疑问激趣: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纷纷回答,而且都知道是肯德基的创始人!)
在学生饶有兴致地发现故事人物之时,教师趁机抛出问题:
(1)肯德基爷爷用他一生在证明些什么?
(这个问题较为简单,抽取个别小组的发言人五从文本中发现肯德基爷爷一生充满挫折,从典型人物反省自身,得出结论:人生难免有挫折!)
进一步结合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2)肯德基爷爷每次都跌倒在同一个地方,请你帮他找找遭遇挫折的原因。
(抽取每组发言人四寻找,教师引导、归纳:由于天灾人祸、社会环境、家庭变故、个人不足、个人抱负水平……造成了生活中的挫折。)
【设计意图】此环节进入本课的重点部分,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选取典型案例素材,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和体会人生难免有挫折及其成因。通过带感情的朗读学生能融入到故事中,参与到课堂中。同时,采取分段阅读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探寻的趣味。
活动三: “回忆挫折”
过渡语:感受了肯德基爷爷的挫折经历,反省我们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从日常生活中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挑一件最深刻的来分享,并说说当时的感受!
活动要求:1、由组内发言人三作为分享的组织者和记录者;
2、组内成员向发言人三分享,由发言人三做最后的汇总。
(教师激励,引导:从刚刚小组的热烈讨论中,老师充分感受到挫折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生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对挫折普遍性的认识,从而使课堂更贴近学生,更具说服力!同时,充分发挥组内合作的能动性,互通有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小组探讨,领悟挫折
活动四:名句品读
如果生活只有清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伤,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少不是人的生活。
——塞谬尔.斯迈尔斯
抽取个别小组发言人六品读名人名句,提问:挫折既然是人生中不可逃避的经历,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挫折?
【设计意图】以名人名句承上启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始对挫折进行理性思考,为本课难点的突破做铺垫。
活动五:话题辩论
引语:在回顾、总结自己所经历过的挫折的基础上,选择下面两个话题中属于自己支持的一个,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挫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分组辩论,选取每组发言人一、二汇总,教师鼓励学生多引用生活实例作为论据)
小结:挫折就好像是一把双刃剑,给了我们更多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力量,但随时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危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激烈的唇枪舌战,深入挖掘挫折利与弊,理性看待挫折的两面性,突破难点。创设组间竞争的氛围,引领学生再次回归生活,自主探索成长中的问题。
四、自主总结,留下思考
由学生组内自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在提炼学生分享的基础上,依照板书进行总结:
今天我们走近了挫折,认识了挫折,感受了挫折,也了解了挫折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讨论,看到了挫折的双面性、两重性,知道挫折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我们对挫折是否有了更客观地了解?!我们能否直面挫折?!
五、板书:
六、课后作业
成长记录表
假如我再一次经历印象最深的挫折,我会选择这样面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抗挫折的“法宝”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走近挫折”一课是以“挫折”为主题,以生活中挫折体验及案例分享为内容,从感性体验入手上升到理性思考,层层深化的主题体验式活动课。
反思课堂实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教学立足学生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成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的思想,他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本课利用团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挫折、分享挫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感而发,主动探索自我成长的问题。以学生亲身经历作为充分论据,让课堂更具说服力!
2、教学利用小组机制,尊重学生的特点。
结合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本课充分利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拥有平等的分享机会。简单的问题平时比较沉默学生来回答,让他“不用跳也可以摘桃子”,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如分段朗读“挫折档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由积极发言的学生首先回答,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设计组内分享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讨论。同时巧妙地利用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敢于发现的精神,关注每一个学生,尽量让学生能全体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
3、教学注重学生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学会成长。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的兴趣。我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体验中感同身受,增强教育的时效性;采用典型人物案例,以例说法,引发学生思考与反省;设置自由辩论活动,促使学生自主探寻,学会理性分析成长问题。课堂中学生能主动参与,起到了较为理性的教学效果。如果我能在精炼语言、引导学生上更具启发性些,课堂会更深入、出彩。
从设计本课到真正实施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
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和分享就是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课堂中每一次学生的分享、辩论都可以成为思品课深入挖掘的资源。因此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成长每一步的分享,让学生的成长故事说话,使德育教育微风细雨般潜入学生的生活。
努力
目标


(双刃剑)

客观
直面

主观?
挫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