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时间变奏曲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时间变奏曲 教案

资源简介

班队活动设计
时间变奏曲
一、设计理念
心理辅导课是一种活动课程,也是一种发展性的团体辅导。《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因此,本课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教师概括指导为辅,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会和自我升华。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此前已接触新生适应、团体建设、悦纳自己等方面的辅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利用好时间是在以此前这些课程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此前课程内容的提升。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八个人格发展阶段中的第五阶段。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同一性或自我认同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们必须思考自己所有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以便确定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这个阶段也对学生的未来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稍不留意就会流逝,促使学生理性思考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制订合理计划的原则;
2.能为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3.学会分析计划不能被执行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游戏体验、探讨分享等形式来学会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在生活中充分利用好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制订合理计划的原则,能为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生活中充分利用好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进行暖身与导入;在团体工作阶段,通过自我探查、小故事、自我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习。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我调查表、游戏道具(四分大杯子、较大的鹅卵石若干、砂石、沙子、海绵、水)。
八、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九、教学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
【游戏】“看谁装得多”
在教室里的四张桌子上放着相同的东西:大杯子、较大的鹅卵石、砂石、沙子、海绵和水。请四名学生参加活动,要求参加游戏的同学把这些东西装在大杯子里。每个人独立完成活动,比比看,谁装得最多。
【分享交流】(1)怎么装,你感到最满意?
(2)经过了这个实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团体过渡阶段
【引导语】就像要让杯子里装下更多的东西需要合理的安排一样,我们的时间也是需要合理的计划才能变得更加充实。看一个人能不能成功,看他的一天就够了。如果这个人一天安排得合理有序,证明他每天都在这样做;如果他每天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做,证明他每年都会这样做;如果他每年都这样做,他不成功谁成功?那同学们的每天每月每年又是如何度过的?我们应该怎样来谱好我们的时间变奏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吧。
(三)团体工作阶段
环节一
【学生活动】完成“心灵追踪”——填写自我调查表
1.在家学习时,我是否规定好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功课?
A.有明确规定
B.有时规定
C.没有规定
2.我是否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A.通常遵守
B.有时遵守
C.很少遵守
3.我有没有因为看电视、玩电脑或和同学、朋友玩得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的时间?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4.学习时,我能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吗?
A.总是能够
B.有时能够
C.几乎不能
5.在假期中,我是否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6.我是否因为学习而不按时吃饭和睡觉?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7.我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心学习,然后心情愉快地去做其他事情?
A.总是能够
B.有时能够
C.几乎不能
8.我是否因为夜里玩电脑、看电视或书报杂志而睡眠不足?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9.在家学习时,我是否先准备好必要地用品,中间不花时间去寻找?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10.我认为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对我们的学习有必要吗?
A.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通过自我调查,对于学习,我自己的评价:
【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答案,看看其他人的选择和自己的差别在哪里,并请其他同学为自己提建议。之后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从这个小测验可以看出,有的同学对学习不做或很少做计划。进入中学阶段,学习课程逐渐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很多同学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学习没有计划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环节二
【学生活动】阅读两则“成长故事”:
一条最有价值的建议
美国伯力恒钢铁公司的经理西韦伯深感自己的公司效率不高,难以应付同行中激烈的竞争。于是他求教于效率问题专家戴维·李。戴维建议他:每天上班时,用卡片写下自己当天要做的六件事,并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出顺序,然后逐一去做好。
两个月后,戴维收到伯力恒钢铁公司寄来的一笔酬金和一封短信,信上说:“你的建议是我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谢谢!”
不可嘲笑的跑步计划
这是一个跑步者的计划:
第一个月,跑完家属楼到学校的1000米;
第二个月,跑完1050米;
第三个月,跑完1100米;
第四个月,跑完家属楼到医院的1200米;
……
第二年,跑完家属楼到火车站的5000米……
或许这个计划在我们看来太不起眼,看不出来有什么科学独特的地方,甚至会嘲笑它是一个懒惰者为自己制作的一张“长跑妥协书”:一个月才多跑50米、100米。
这是一个14岁、患有先天性残疾(单腿)并伴有癫痫病的男孩制订的长跑计划。六年后,他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金牌。在单腿独立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每次跑步时,我都对自己说‘让我跑完这段路’。”
【教师提问】读了这两个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大家又是否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呢?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一个计划,挽救了一家公司;同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跑步计划,造就了一个冠军,可见计划是多么重要啊!对我们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计划的学习时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环节三
【引导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计划。那么如何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呢?制订计划时又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教师介绍】制订计划要遵循的原则:
1.弹性原则
无论你的计划多么重要,都必须包含有休息或娱乐的时间安排。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排得太满。学习计划应该以基本不变为原则,但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及时调整。
2.自然原则
计划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切实可行,才有价值。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计划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了,那会降低你的积极性。因为向目标迈进是动力的源泉,如果无法知道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你准会泄气,甚至甩手不干了。
3.增强原则
制订了计划就要对自己负责,忠于自己的计划,按计划行事。
【学生活动】“自我训练”:制订每日和每周学习计划,看看谁的计划最可行。
每日学习计划
时间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早晨
上午
下午
晚上
每周学习计划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小组活动】小组交流制订的计划。
【教师小结】制订计划很容易,但实施计划很难,这就要求我们的计划要合理,比如计划要简单易行、富有弹性,与个人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和学习内容相匹配等。
(四)团体结束阶段
【学生活动】请3—4位同学分享这堂课的收获与感受。
【教师总结】学习计划一旦制订,就有一定的约束力,能管理我们自觉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我们养成复习、预习、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习惯。当你养成制订精彩的个人计划的习惯后,你事实上就已经与过去的你判若两人了。或许你已经制订了一个有一个的计划,并将它们一个一个地付诸实践。这时你不妨回头来反省一下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你会惊讶地发现,即使你离你所确定的远大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你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平平淡淡的你了,你已经取得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成就了。这就是制订精彩计划并付诸行动的威力。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