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综合实践八年级 探究自行车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综合实践八年级 探究自行车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教案

资源简介

探究自行车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行车中有关物理的知识
2、能对所研究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展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总结所学力学知识,以及搜集资料研究自行车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2、通过各组的展示交流,讲述本组的讨论研究结果,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们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并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乐趣,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
(2)体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出他们学会对身边的生活用品多去探究、多去发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搜集资料总结所研究部分中包含的物理知识
2、小组代表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小组代表展示研究成果
三、授课方式:分组讨论探究
四、学前准备:
本班共分为5个组,分别负责研究自行车的框架、车把、车座、轱辘、行驶中问题与物理学的知识,通过观察研究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本组负责的部分与物理学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导入
提问:同学们上下学有没有骑自行车的?自行车被破坏后为什么不能骑?例如:没有车座子后为什么不能骑?
回答相应问题
3分钟
通过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认知入手,将平常不以为然的事情展示其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并通过此引入主题:自行车中的物理学
分组讨论
(1)教师准备一辆自行车,请同学们根据这辆自行车,再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对自己的展示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2)巡视
小组内进行讨论
3分钟
让学生们将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整理
小组展示
请五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和点评;若展示小组出现疑难问题,则加以指导并改正。
(1)将搜集后的资料配合PPT进行展示说明(2)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板书
20分钟
展示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
总结及课外延伸
教师对各个组进行简要的点评,并针对自行车整体部分进行分析说明。不仅自行车中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其实汽车中了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探究
课下完成相应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外延伸作业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延伸。
小组评

自行车是一个整体,每部分都有其作用,同样我们每个小组也是一个整体,每个同学都为本小组的研究付出的努力。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你都相当于自行车中的哪部分?在本次研究中你都做了哪些工作。随机抽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
同学们进行讨论被抽取的小组进行展示
5分钟
让学生们讨论自己为探究都做了哪些工作,明确自己的意义。让学生们明白团队合作的意义
附:小组展示过程(要点)
框架组:
1、自行车的整体框架是三角形,起到稳定的作用
2、脚踏板有两个特点,分别是扁而平和有花纹,意义分别是减小压强和增大摩擦力。前者为了让脚更舒适,后者为了防滑。
3、脚踏板上有反光灯,并不是真正的灯泡,而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4、脚踏板与中轴出相当于轮轴,是省力杠杆。
车把:
1、车把手握处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2、车把相当于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
3、刹车是一个省力杠杆,刹车时车轮处的闸片夹紧车轮处,通过增加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使车子停下来。
车座子:
1、车座子是一个曲面而不是平面,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2、两种不同的车座子,一种扁而平,一种是窄而细。前者舒适度高,但会让骑行车的大腿内侧与车座子间有大量的摩擦;后者则减小了这种摩擦,但压强较大。
3、拆卸车座子时有一个扳手,是为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才能让车座子固定在那里。
车轮:
1、轮胎的花纹较大时为了增大摩擦力
2、夏天不能打气太足,否则容易爆胎,是因为热胀冷缩。
3、车轮上有轴承,而轴承中有小滚珠,是为了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而经常给它上油,是为了通过使两物体分离从而减小摩擦力。
行驶:
1、自行车的一般时速为10-15km/h,山地自行车的车速为15-30km/h,世界吉尼斯纪录为181km/h
2、上坡时会经常加紧蹬车,是为了增大动能,从而转化为重力势能。同时人还会向前倾,为了使重心向前,从而更好地发力。上坡时还经常会采用左右摇晃的方式,是利用了斜面原理,使人更省力。
3、刹车时会先捏后闸或者前后闸同时捏,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