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究自行车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行车中有关物理的知识2、能对所研究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展示(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总结所学力学知识,以及搜集资料研究自行车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2、通过各组的展示交流,讲述本组的讨论研究结果,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们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并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乐趣,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2)体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激发出他们学会对身边的生活用品多去探究、多去发掘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搜集资料总结所研究部分中包含的物理知识2、小组代表展示研究成果教学难点:小组代表展示研究成果三、授课方式:分组讨论探究四、学前准备:本班共分为5个组,分别负责研究自行车的框架、车把、车座、轱辘、行驶中问题与物理学的知识,通过观察研究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本组负责的部分与物理学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六、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设计意图导入提问:同学们上下学有没有骑自行车的?自行车被破坏后为什么不能骑?例如:没有车座子后为什么不能骑?回答相应问题3分钟通过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认知入手,将平常不以为然的事情展示其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并通过此引入主题:自行车中的物理学分组讨论(1)教师准备一辆自行车,请同学们根据这辆自行车,再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对自己的展示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2)巡视小组内进行讨论3分钟让学生们将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整理小组展示请五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和点评;若展示小组出现疑难问题,则加以指导并改正。(1)将搜集后的资料配合PPT进行展示说明(2)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板书20分钟展示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总结及课外延伸教师对各个组进行简要的点评,并针对自行车整体部分进行分析说明。不仅自行车中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其实汽车中了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探究课下完成相应探究约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外延伸作业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延伸。小组评价自行车是一个整体,每部分都有其作用,同样我们每个小组也是一个整体,每个同学都为本小组的研究付出的努力。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你都相当于自行车中的哪部分?在本次研究中你都做了哪些工作。随机抽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同学们进行讨论被抽取的小组进行展示5分钟让学生们讨论自己为探究都做了哪些工作,明确自己的意义。让学生们明白团队合作的意义附:小组展示过程(要点)框架组:1、自行车的整体框架是三角形,起到稳定的作用2、脚踏板有两个特点,分别是扁而平和有花纹,意义分别是减小压强和增大摩擦力。前者为了让脚更舒适,后者为了防滑。3、脚踏板上有反光灯,并不是真正的灯泡,而是利用了光的反射4、脚踏板与中轴出相当于轮轴,是省力杠杆。车把:1、车把手握处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2、车把相当于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3、刹车是一个省力杠杆,刹车时车轮处的闸片夹紧车轮处,通过增加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使车子停下来。车座子:1、车座子是一个曲面而不是平面,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2、两种不同的车座子,一种扁而平,一种是窄而细。前者舒适度高,但会让骑行车的大腿内侧与车座子间有大量的摩擦;后者则减小了这种摩擦,但压强较大。3、拆卸车座子时有一个扳手,是为了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才能让车座子固定在那里。车轮:1、轮胎的花纹较大时为了增大摩擦力2、夏天不能打气太足,否则容易爆胎,是因为热胀冷缩。3、车轮上有轴承,而轴承中有小滚珠,是为了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而经常给它上油,是为了通过使两物体分离从而减小摩擦力。行驶:1、自行车的一般时速为10-15km/h,山地自行车的车速为15-30km/h,世界吉尼斯纪录为181km/h2、上坡时会经常加紧蹬车,是为了增大动能,从而转化为重力势能。同时人还会向前倾,为了使重心向前,从而更好地发力。上坡时还经常会采用左右摇晃的方式,是利用了斜面原理,使人更省力。3、刹车时会先捏后闸或者前后闸同时捏,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