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张小凳的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一张小凳的设计》来源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本节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具有极佳的示范作用,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情景中,获得具体而直观的认识,通过亲历设计过程,体验并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和明确需求;制定设计细则及构思方案;制作模型;测试与评价)。还要使学生知道设计过程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方案需要不断优化。是前面学习内容的总结演练。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这些认识大多建立在理论的了解上,学生最初学习的新鲜感可能慢慢消退,而本节的知识开始带领他们进入动手的过程,所以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对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具备掌握产品设计过程的能力。此外虽然目前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学生对于产品、制作等内容知之甚少,而且对于设计的过程更是没有清楚的印象。因此本节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初步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上,要引领学生通过分析实例进行学习。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2.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4.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发现问题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过程与方法:经历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体验设计过程的乐趣,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的一般过程 难点:设计方案的构思、制作模型五、教具准备:每小组:硬纸板6张、小刀一把、胶水一瓶,便携式小凳(成品、半成品)医疗应急箱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情境“出门后想找个坐的地方。”学生观察图片,简单形成直观印象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求知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一、明确需求给出种种反例。引言:上面大家所看到的不太可能实现的,还是自带个小凳比较实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一个便携式小凳!提出问题:有何设计要求?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带着问题进入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讨论、书写小凳设计要求,发言激发学生热情二、制定设计方案1.收集信息根据学生课前上交的信息,教师整合体现在屏幕上。观察部分便携式小凳的结构、材料、使用方法,吸收设计灵感采用先“见车-分析车-造车”的方式,避免“凭空想象、闭门造车”2.设计分析教师引导思考方案的分析,指出各有优缺,需平衡。3.方案构思1.针对刚才展示图片,提供其中2—3个便携式小凳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拆装。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进行设计制作“便携式小凳”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实现?3.每组请二位同学汇报交流。具体问题实施,构思设计方案学生进行“看中学”、“听中学”、“想中学”4.方案呈现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两个问题,现在请大家设计“便携式小凳”,你会有哪些方案呢?大家试试吧!倾听思想进行交流,进行不自觉的设计过程知识建构通过交流互动,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5.方案筛选鼓励学生上台。引导学生分组,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制定方案”的几个方面一一实现。小组内讨论、交流、提交设计方案,展示设计制作的一般过程,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说明(包括材料的选择、制作的难易程度、成本、稳定性、便利性等方面)。三、制作模型教师指定较合适方案,布置学生制作,并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解决画图等问题,发现亮点并给予鼓励。关注学生动手过程的安全性。动手制作模型。降低设计难度,提高参与的可行性。四、测试与评价选出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记录测试结果。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出便携式小凳后,请一些代表来展示自己的产品,测试承重量。分析各个产品模型的优缺点,优化设计方案。使学生获取成就感,体验快乐通过交流,评审,学生进行“比中学”。五、归纳总结你们在便携式小凳的实际设计中遵循了哪些步骤?省略了哪些步骤?增加或改变了哪些步骤?在学生表述设计思想的同时,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最后呈现知识框架与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一)发现与明确问题根据设计者的设计初衷,引出设计过程的第一步,并提出问题: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是什么?(二)制定设计方案引领学生共同分析课本,了解设计方案的组成。强调与明确:(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2)任何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不会仅有一个。(3)方案构思(强调大胆构思)。(4)方案呈现。(简单说明绘图的方法)(5)方案筛选。结合学生设计体验,复习设计的一般过程,对不同环节之间的处理交流,体现设计的差异性。六、布置作业参照本节课,准备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一种____的设计制作》,物品自定。学以致用七、教学反思本节以实例教学来带动理论学习,学生动手机会多,表现机会也多,参与热情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注意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先备好医院急救箱。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