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案+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案+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轻度智障A: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种动物的摘到苹果的本领,观察到鼠小弟的表现。
2、能够用“来了一只/头……拿了一个……”描述画面,在辅助下能模仿鼠小弟的心理补充完整“要是我也有/会/能……”。
3、通过绘本阅读能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懂得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意义。
中度智障B:
1、认识绘本中出现的动物、并能指认。
2.在半辅助下能用“来了一只/头……拿了一个……”描述画面,跟老师复述句子。
3、知道最后是海狮帮助了鼠小弟摘到了苹果。
重度智障C:
1、能指认鼠小弟、小鸟、猴子、大象。
2、能模仿鼠小弟飞、跳的动作。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理解故事内容,用“来了一只/头……拿了一个……”讲述故事,理解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电子白板讲授、视觉提示、语言引导、动作模仿等方法加深学生记忆、帮助其理解。
教具
动物卡片、电子白板课件、苹果奖励贴纸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猜测故事内容。
(一)呈现绘本封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有什么(结着8个苹果的苹果树、鼠小弟)
(二)猜测故事,给故事命名
通过观察鼠小弟的动作神态,猜猜它在想什么,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呢?引导得出故事名字《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三)说明奖励机制
呈现事先准备好的苹果贴纸、告诉学生对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同学也能获得一枚苹果贴纸苹果贴纸。
【设计意图】:观察力是绘本阅读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对绘本画面的观察习惯尤为重要。通过观察、猜测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绘本命名则是让学生在阅读一开始便掌握主动权,在之后的绘本阅读中也能主动的去想象、去表达。贴纸奖励则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手段。
二、初读绘本、感知故事结构
(一)读一读
课件出示“来了一只小鸟,拿了一个苹果。”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并板书“来了……,拿了……。”并贴上小鸟图片,强调“一只”。
(二)猜一猜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小鸟是怎么拿到苹果的呢?让学生发挥想象,鼓励A、B类学生表达。
(三)看一看
呈现绘本画面,让学生印证自己的猜测,引导学生理解小鸟是通过什么本领吃到苹果的,鼠小弟也能像小鸟一样飞吗?
(四)想一想
???课件出示“要是我也有翅膀……”
引导学生揣测鼠小弟的心理,鼠小弟会怎么想,让A类学生尝试表达。
(五)做一做
在观察绘本时,让学生也模仿鼠小弟的努力想飞起来摘苹果的动作,体会失败的感觉。
后面的动物出现时大体按照上面程序进行,在猴子、长颈鹿出现时,老师依然要带领学生读文字部分,加深印象,后面袋鼠、犀牛出现时就要求学生自己说句子,动作模仿只要求模仿袋鼠跳,其他动物侧重自身特点和本领的了解。
【设计意图】:智障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有限,需要结构化的步骤来帮助其记忆和理解,对句子的表达,需要老师多次示范才能模仿掌握,因此在绘本阅读时,前三个动物出来时,都需要教师示范、领导、辅助纠正。后面则需要多鼓励学生自己表达。通过放大观察和动作模仿帮助学生记住动物的特点。揣测心理的能力只对A类学生有要求,B、C类学生模仿说、模仿动作即可。
三、细读故事高潮,体会故事寓意
(一)故事高潮
?
?
故事讲到来了一头海狮,老师结合黑板上的动物图片模仿鼠小弟提出质疑“你像小鸟一样会飞吗?你像猴子一样会爬吗?……”帮助学生巩固每种动物的特点或本领。引导学生思考海狮的本领。
(二)视频资料补充生活经验
课件播放海狮顶球的视频,让学生自己说出海狮的本领——顶球。
(三)启发思考
?让学生想一想海狮的这个本领,怎么才能拿到苹果,展示画面揭示结果。
?海狮用自己顶球的本领帮助了鼠小弟拿到了苹果,那海狮自己呢?它吃到了苹果没?怎么吃到了?
?引导学生读懂画面,理解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合作鼠小弟和海狮都吃到了苹果。
【设计意图】:每个故事都有寓意,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寓意也不同,对智障儿童只需要其理解相互帮助很重要即可,将故事寓意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他们才能更深的理解,并能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视频的补充是为了丰富智障孩子贫乏的生活经验,帮助其找到海狮的本领。
四、回顾故事情节、提升情感体验
结合板书,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故事,复习巩固句式“来了……,拿了……”,注意量词,理解故事的寓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说明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板书的意义是为了提供视觉提示,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感知整体结构。结合板书让学生在大脑中有个清晰的印象。
五、思维拓展,布置任务
教师提问:如果是你,你要怎么帮助鼠小弟拿到苹果?
下节课,要求小朋友要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哦。
智障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有限,但班级中轻度的学生是有潜力去思考的,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引导。

教学反思
(一)智障学生绘本教学适宜选择画面、故事结构精简的绘本
?
?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故事情节围绕着一颗结满苹果的苹果树和八个想吃苹果的动物展开,情节简单,非常适合思维能力有限的智障学生阅读。每次不同的动物出现都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故事简单而不枯燥。这本绘本没有丰富的色彩,除了树上红彤彤的苹果,画面都是灰白的,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反而使得苹果显得更诱人,让人真想摘一个尝尝。动物们虽然都是灰白的,但神态刻画的很细致,特别是鼠小弟对苹果的望眼欲穿,各种努力尝试的认真样以及失败时的沮丧都特别传神。孩子们并不会因为没有丰富的色彩而不喜欢。相反的,没有过多的色彩,让注意力极易分散的智障孩子将更多的关注放到了故事情节上。
(二)智障学生绘本教学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不同于普通学生,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社会生活经验都极其匮乏。这大多缘于过多保护亦或完全忽视的家庭教育和长期单一的生活环境。在教授《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前,对学生关于这八个动物的认知程度作了摸底,结果发现常见的常见的小鸟、猴子、大象、长劲鹿80%的学生都能认识,并知晓他们的基本特点。但是对袋鼠、犀牛、海狮A类学生表示见过,但不知道具体叫什么或知道叫什么但不清楚他们的特点,B、C类学生基本不认识。对于本书的关键动物海狮,学生对其顶球的本领的没有直观的认识。在教学前,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动物进行了预习。对袋鼠和犀牛通过图片、视频进行课前教育。对于相对简单的《鼠小弟》教师所做的知识预热相对较少。
(三)绘本教学侧重理解内容,还是侧重认知、社会交往取决于学生教育需求和绘本自身特点
基于本班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与认知水平,在选择《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AB类学生侧重于语言描述训练与社会情境理解训练。因班级肢体运动不协调的学生较多,动作模仿表演的拓展就相应减少,课后的拓展以动物绘色为主。倘若班级学生肢体行动无太大问题,鼓励学生扮演动物角色进行演绎更能让学生在演的过程对故事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切体会和理解。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本领,学习模仿动物再配合自发的语言让学生多感官、多方面的学习,并从中感受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