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垃圾分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垃圾如何进行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垃圾、收集分析资料、比较并对垃圾进行分类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变学生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掌握垃圾分类方法,知道垃圾回收后能再次利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教具:课件、学具:垃圾分类表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看美景,谈个人感受。师先出示干净整洁的图片,引领学生欣赏美景,再出示垃圾堆的图片,与第一张图片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感受。二、1、引出课题师出示课题:垃圾的分类(板书)师生共同研究垃圾的分类。师:你们认为垃圾可以怎么分类?为什么这么分类?2、研究垃圾分类根据教师出示的学校垃圾调查表,请学生分小组自行研究对垃圾进行分类。活动准备:垃圾分类表分类标准:可回收、不可回收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论讨进行分类,将分类结果填写在垃圾分类表表一中并进行小组汇报。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师出示正确分类,对学生汇报结果进行评价和补充。3、调查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汇报在课前同学们对家里产生的垃圾做了调查,请生汇报如何调查。师指名生对家里产生垃圾的种类调查进行汇报,并将调查结果填写在分类表表二中。指2名学生上黑板板书,并请学生分析板书分类是否正确。4、送废弃物回家教师用纸箱装废弃物,请学生代表上台来将废弃物从盒子里摸出后投放到正确的垃圾箱内,并请台下学生进行评判。学生摸废弃物投放、提不同意见,教师点评。5、了解对更加细致的垃圾分类。随着对环保深入的研究,人们认识到有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经过集中处理后又有利用价值了,许多大城市就对垃圾的分类越来越细致,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识区分垃圾桶。出示四色垃圾桶分类短片6、知识拓展垃圾进行分类后,可回收的垃圾进入了工厂进行资源再利用,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了卫生填埋,还有部分垃圾师可以燃烧的,别小看那些只能焚烧处理的垃圾,它们为我们节省了不少的煤炭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垃圾焚烧的处理过程。播放垃圾焚烧发电过程的小动画。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师出示保护地球的图片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循环利用,绿色风尚!板书设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教学反思:垃圾分类是一个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却又往往被忽视,因此,我认为必须再给孩子准确、清晰的概念,决不能含糊其词,但要想说得清,道得明却并不容易,我登陆信息来源比较权威的官方网站—中国环境网,浏览了大量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自己先搞清楚了垃圾如何分类,然后再开展整个活动。活动中,我与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起讨论垃圾的来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并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记,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泛化到周围人的身上,这也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所在。这次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在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概念时,层次不够分明,脉络不够清楚,当说到有毒垃圾的问题时,我过分地强调了有毒垃圾的内容,而不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只是一带而过。在讲解垃圾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过程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能更加深孩子的感性认识,效果会好一些。要说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到了什么,那就是:1.关注身边的事,不要畏惧不了解的知识领域,只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精心的设计准备,一样能呈现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2.今后我会不断磨练自己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对出现的问题应有预见性,对他们的回答能及时地给予有价值的肯定和开放式的引导。3.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