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耳机族”如何保护听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发现生活中人们在使用耳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声级计测量在教室里、公路上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和自身健康。教学重点:学会发现生活中人们在使用耳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使用声级计测量在教室里、公路上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的大小。课前准备1.声级计20个(两个人使用一个)2.MP3每个人一个3.学生记录表、小组记录表4.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猜物游戏:将耳机放入盒子中,进行猜物游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提问:同学们经常使用耳机吗?你周围的人使用耳机的人多吗?这些“耳机族“,经常使用耳机会对听力造成伤害,如何保护听力呢?揭示主题:“耳机族“如何保护听力(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听音乐调整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将耳机调整到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提出要求:在调试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时1.要将耳机的两个耳塞都放入耳朵,并听完整个音频进行调试。2.注意要安静,不要打扰别人。3.调整好后将MP3,处于暂停状态,2.测量在教室里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大小。(1)声级计的使用:给出声级计的使用说明。强调在使用时只需要打开开关,其他键都不用按,读数的练习。同学们可以试着对传声器发声,另一个同学读出当时的声音分贝。(2)练习读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播放一段音乐,从音乐开始我们测量直到音乐结束,记录下这段时间的音量最大值和最小值。(3)测量在教室里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大小。提出要求:1.小组分工:一个人操作声级计,另一个人测量并记录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最大值和最小值)2.测试时,不用再调整音量。一只耳塞放进耳朵里,另一只耳塞放在传声器上测量,以音频的开始记录,直到音频结束。3.注意安静,以免影响测量数据的不准确。4..记录下最大值和最小值,填写表格。自己感觉合适的耳机输出音量记录表姓名:?最低音量(分贝)最高分贝(分贝)在教室里????3.出示噪音标准。联系科学课的知识:声音超过60分贝就称为噪声。统计最低音量超过60分贝的学生数。板书统计数据。4.测量在公路上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1)学生设计测量方法和步骤。问题测量在公路上自己感觉合适的耳机输出音量材料声级计、带有耳机的MP3MP3中有一段长达20秒的音频、一段模拟公路声音的音频方法步骤1.2.3.4.……展示一两个组的设计方案,其他组提出改进方案。提示学生:测量时应该尽量排除其他的声音干扰。出示完整的过程。播放模拟公路环境的音频,学生调整自己感觉合适的音量,暂停音频,测量并记录数据。(2)将自己两次测量的结果对比起来,找2位同学展示一下数据。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统计在公路上自己感觉合适的耳机输出音量最低超过60分贝的人数。分析数据。通过两次测量,你发现什么了?----在嘈杂的环境下,我们会不自觉的将音量调大。5.经常使用耳机的危害。(1)资源共享(2)看到小资料的感想:6.“耳机族“如何保护听力(板书)(1)音量尽量调小(2)选择安静的环境(3)时间不要太长(4)选择合适的种类7.谈谈感想和收获。(三)拓展延伸、提出新题1.我们已经知道经常使用耳机的危害了,可以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让他们知道呢?2.班里很多同学都在用耳机,可以对班里同学使用耳机的情况进行调查。……板书设计耳机使用的研究尽量不使用!“耳机族“如何保护听力最低超过60分贝的人数1.音量小尽量调小在教室里2.选择安静的环境。在公路上3.时间不要太长。4.选择合适的种类:教学反思:1.基于学生兴趣与直接经验。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本主题活动伊始,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测量、设计方案、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从学生生活中来”,回到“学生生活中去”。在数字化产品手机、MP3、平板电脑等盛行的今天,耳机越来越被很多人亲睐。在很多公共场所,使用耳机的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在学生中也屡见不鲜。经常使用耳机会对人的健康,特别是听力影响很大。这个主题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问题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的,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其解决问题。在拓展延伸部分,提出对班内同学使用耳机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他人进行宣传等问题,又使学生将问题带回生活中去,继续开展探究活动。3.教师的指导作用贯穿始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开放的课程,然而自主不是“放鸭子”。在这一课中,从调整合适的音量、声级计的使用、测量的方法到方案的设计,每一个细节,如果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出现测量数据的偏差,在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觉得还存在这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承态,保持实践的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