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关注“白色污染”一、活动背景:“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1、经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2、明白绿色生活涵义,引领学生走进环保世界,体验现实世界生活,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活动重难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能力目标:1、鼓励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环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2、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3、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2、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活动重难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三、活动内容本主题活动共设计:调查:认识“周围白色污染”,了解“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社会服务;拓展延伸:等。“周围白色污染的调查”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讨论,学习白色污染,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调查周围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程度,关注个体、家庭、社会的白色污染问题;“变废为宝”活动,是学生在调查,认识白色垃圾的基础上,寻求为社会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从而,“从我做起”为社会解决难题;拓展延伸:学生书写学习体会、向社会发出倡议等,引起周边人士包括家人,行人等的认识四、活动实施<第一阶段>:周围白色污染活动目标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鼓励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中学会调查、实验、查找资料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展示,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 活动过程(一)明确目标 1、学生讨论:关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你们了解哪些? 2、确定课题,拟订调查计划 (二)分组研究 1、围绕课题,搜集材料 2、进行相关参观、学习、调查 3、整理资料、讨论结果 (三)调查问卷(四)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参考一下方面) 1、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危害: (1)破坏市容环境。这是造成城市“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破坏景观、影响市容。 (2)危害人体健康。堆放的发泡塑料餐具有可能成为苍蝇、蚊子孳生、繁殖的场所,危害人类健康。 (3)影响农作物生长:其主要是破坏土地结构,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和根系生长,影响农作物收成。 (4)危急动物安全:有的餐具盒被动物误食,可能致病或死亡。2、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处理方法的探究: (1)联系环保局,搜集相关资料; (2)网络查询发达地区国家其处理方法; (3)塑料的种类很多充分回收利用,鼓励变废为宝,如裂解提炼单体,成为循环使用原料:造粒,成为降级使用的降级原料;加入化学制剂调和成涂料、粘合剂;提炼柴油、汽油等。 <第二阶段>:白色垃圾处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目标:1、能够认识到白色污染给社会,家庭以及个体带来的危害2、具有关心社会,国家的危机意识活动过程:1、通过观看白色污染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2、指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询问的方法,探寻身边白色垃圾的各种解决方法并对这些处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3、组织班级学生,交流第三阶段:拓展延伸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目标:期望学生可以“从我做起”影响周边,从而建立起为学校,社会服务的人生态度活动过程:1、学生设计采访环卫工人:A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及分工情况。B环卫工人的工作报酬是多少及生活现状如何?C听听环卫工人的心声D我们能为您做些什么?2、学生根据这个活动的认识,谈感想写体会3、向家人、社会发出倡议,书写倡议书4、班级团支部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清理白色垃圾的活动五、活动评价本主题活动评价可以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尤其是参与意识和对白人污染带来的危害的深刻认识等方面入手。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