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一综合实践 主题研究成果展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一综合实践 主题研究成果展示 教案

资源简介

主题研究成果展示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成果展示的基本程序,做好成果展示的基本准备。
2.知道成果展示过程中团体合作与信息交流的方法与技能。
3.知道研究成果陈述的主要内容。
4.了解答辩过程的基本程序和技能。
5让学生初步找到能够多样化展示研究成果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2.学会与其他同伴团结合作、交流沟通,分享成果、借鉴经验。
3.学会归纳、总结、反思。
4.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5.经历研究成果的展示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和成果分享。
2.养成学术交流中实事求是、相互尊重。
3.在交流与答辩中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明确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体验交流研究信息、团队合作精神和成果分享。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学生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注重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角色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协助者”,适时的创设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建构自己新的认知;同时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建构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等,在实际情境中去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然后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就像沿着“支架”
(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建构主义“抛锚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参与式讨论法等。
四、教学状况、问题、对策
新课程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理念为目的,而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很弱,他们习惯了事事由老师安排,习惯了听讲、看书、写作业的学习方式,在以往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用得最多的是用手来写字,用眼睛看书,在他们的思想中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个答案,而且是唯一的答案,是用公式套出来的答案,这种思维的僵化、等靠的思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大问题,本人设计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以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打开学生固有思维的框架,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本节课活动任务与要求
教师:?同学们围绕自己的课题已做了一系列的主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展示出了参与的激情和求真务实、科学的研究态度。请一位同学引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前期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历的研究过程:哪位同学来回顾一下?
学生: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围绕着主题成立了研究小组,进行了选题、开题、实施计划进行研究、结题等。
教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互相合作的研究,一定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一般科学研究的流程中,在获得了成果或结论、产品之后,都要有一个表达或发表、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也要以一定形式加以表现,并进行广泛的成果展示交流,只有通过成果的表达和交流,才能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才能产生辐射效应。这一工作,不会对每一位都轻松自如。但是,如果你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当你掌握了一定的演示技巧后,你也能慢慢地习惯这种角色的互换,像老师一样做好自己的演讲了。
教师:希望大家在这么多的老师和同学面前继续演绎你们的风采。
(二)展示研究成果的内容和展示方式的介绍
教师:探究问题一
我们展示些什么内容?
学生:分课题组讨论四分钟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交流。
要求: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
分享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
发现他人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交流观念,分享智慧;接受评判,改进提高
师生共同总结完善内容:
总的来说:交流活动成果
;总结活动方法;
分享活动体验
具体来说:
1.课题组成员,表明这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
2.问题由来,这个课题是怎样产生的,是自己在实践中独自发现的,还是参阅资料提出来的,是指导老师引导出来的,还是与课题组成员讨论出来的等,同时也要告诉大家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有哪些研究成果等等。
3.活动过程,自己是如何开展研究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的,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4.研究结论,课题组经过研究后,得出哪些研究结果,或提出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5.建议对策,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哪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6.体验感悟,在活动中,自己的成功经验或者是有效做法困惑与不足。
教师:探究问题二
运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呢?
学生:分课题组讨论四分钟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交流。
要求: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
分享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
发现他人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交流观念,分享智慧;接受评判,改进提高
学生会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利用幻灯片(PowerPoint)进行展示,或者是宣读本组的论文、调查报告或结题报告等。教师利用一些素材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讨论获得其他方式:如辩论、角色扮演、利用学校宣传栏展示、举办展览会、进入社区宣传、将研究成果通过媒体进行宣传等。
1.充分利用教室,进行自我展示
将活动中的照片贴出来,办一个摄影作品展,所写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所办的手抄报也可展示出来……此外,还可设置一个问题专栏,在活动过程中遇到或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设想,可将其直接写在专栏里,其他同学可一起参与讨论并探究。还可在班上设置小制作橱窗、进一步展示等。
2.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展示过程性体验
①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编成小品、快板、舞蹈等节目汇报。成果展示交流形式多样,有时展示调查报告、有时展示反思日记、有的展示手抄报、有的展示手工制作。项目与应用设计应以展示介绍作品(模型、小制作、小发明、设计图)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辩论为主;参观与考察的展示可以办摄影展、放录像、开讨论会、演讲、调查报告的展示为主;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展示资料集、写体验日记、文艺演出、写建议书、开交流会、办报、现场制作为主;主题探究的展示可以有实验展示、写调查报告、小论坛等形式。
3.分组确定本组的成果展示方式。
在学生明确了可以选取的成果展示方式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工作,以确定与本组的研究课题和成果相匹配的成果展示方式。
各组阐明自己的成果展示方式并说明选择该种展示方式的理由,其他各组进行评价。
探究问题三:成果展示前需要哪些准备?
1.成果展示准备单。
准备单为准备工作提供了轮廓。每位组员要明确合作的必要性,并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强项,为小组工作做贡献。
2.演示报告的制作
在做你的汇报之前,首先你必须做好演示报告。一个好的演示报告会使你减轻很多精神负担,让你有所准备,清晰明了地汇报你所做的工作。在制作演示报告时,你应该注意考虑以下这些问题,它们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①明确演示对象,从而确定演示报告的侧重比例
如果你是演示给专家们看的,目的是得到他们的认可,那么,你的演示报告必须是条理清晰,有理论、有观点和有自己的报告的结构。在演示报告中必须强调你的研究目的、你的创新之处、你所投入的时间、你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得到什么样的材料、整理后的材料和你的研究的关系等。如果你是演示给同学看的,那么,就意味着你的演示报告是一种介绍性的报告,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是权威。所以你的演示报告就要考虑通俗易懂,通过具体例子和其他演示手段,如演示板、演示软件
(如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软件)、样品等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告中去。让听者有兴趣听你的演讲,这是做好你的演示报告的前提条件。另外,向听众提些问题常常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了听者的注意,然后给以简明扼要的讲解,你就能很出色地完成你的演示报告。
=
2,3,4,
\
GB3
=
2
\
GB3
②演示报告中需包含的内容
抓住重点,按结题报告的主线,列出富有逻辑性的提纲,并用含有数据的图和表格清晰地说明课题的研究方法、过程和结果,有条件的可以展示专业单位出具的证明,增强说服力。(课题基本情况、问题的由来、活动过程、建议对策
、研究结论
、体验感悟

③制作研究成果演示报告的基本技巧
A运用标题和序号。能使研究成果介绍报告层次清楚,主题突出。
B材料展示要直观、形象。尽量将课题搜集到的数据图表化,使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外出采访、调查获得的材料配上采访照片,增加材料的可信度。
C有大量客观的证据材料支持你的观点。材料要充分、翔实。要充分呈现调查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材料。
D成果介绍报告不管在什么载体上,使用的颜色不能太多,一般以2-3种颜色为宜,如果过分华丽,会喧宾夺主。
3.设想答辩的情景,以求在答辩过程中双方有比较好的交流和沟通,达到交流答辩的目的。
交流答辩会的一般程序是:
①主持老师介绍答辩程序。
②课题成员汇报研究成果
③专家评委有针对性提问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问题由来,考察学生的问题意识)
——选择这个主题以后,你们是怎样策划活动的?(有计划地学习)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进行的?你们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你是怎样分析收集到的信息的吗?(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察)
——你的研究报告分哪几方面来写的?重点是什么?你认为你们的活动有什么意义?(考察学生方法性知识的落实)
——在本主题活动中,你们运用平时学到的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哪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请举例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吗?(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价值:体验性、生成性特征)
④课题成员回答评委问题
回答评委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回答老师的问题,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不要杜撰调查数据,不要为了得出事先预计的结论而弄虚作假;第二要简洁明了,回答评委提问不要长篇大论,东拉西扯,思路不清,同时要把握好时间;第三要虚心接受,评委老师提出的合理建议应该认真采纳,同时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防止出现类似的错误。
⑤主持老师做总结性评价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成果展示的相关方法和技巧,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同学们在课外能不能动起来为充分展示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