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练习材料
葡萄
蛤蟆
寺院
山羊
秋千
飞机
树
信封
莲花
电灯
卜克牌
黑板
松树
耳环
水桶
唱歌
篮球
街道
鼻子
气球
天空
导弹
苹果
小狗
闪电
柳树(共35张PPT)
探索记忆的规律
探索练习1
探索练习1
说出它背面的图案
探索练习1
说出它背面的图案
探索练习1
说出它背面的图案
知识链接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无意记忆:没有明确的记忆目,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有意记忆:有明确的记忆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无意记忆: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知识链接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的记忆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无意记忆: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知识链接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1
每次记忆之前,都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记忆目标!
探索练习2
请大家逐个记住下面的词。
探索练习2
把你刚才记的词回忆出来。
注意:不必按照顺序回忆。
探索练习2
葡萄 蛤蟆 寺院 山羊 秋千 飞机
树 信封 莲花 电灯 卜克牌 黑板
松树 耳环 水桶 唱歌 篮球 街道
鼻子 气球 天空 导弹 苹果 小狗
闪电 柳树
探索练习2
葡萄 蛤蟆 寺院 山羊 秋千 飞机
树 信封 莲花 电灯 卜克牌 黑板
松树 耳环 水桶 唱歌 篮球 街道
鼻子 气球 天空 导弹 苹果 小狗
闪电 柳树
知识链接2:记忆的位置效应
记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即:处于前面和后面的内容更 容易被记住,而中间相对较难记住。
知识链接2:记忆的位置效应
记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即:处于前面和后面的内容更 容易被记住,而中间相对较难记住。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2
将大段的记忆材料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2
将大段的记忆材料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适当把重心往中间移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2
将大段的记忆材料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适当把重心往中间移
有效利用睡觉前和早上刚起床时间
心理学研究成果: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研究了大脑左右半球,证明了语言、抽象逻辑思维的功能由左脑担负,形象感知和形象思维的功能主要由右脑担负。
探索练习3
探索练习3
有些老同学的名字已经忘记了,但仍记得他们的面孔。
探索练习3
有些老同学的名字已经忘记了,但仍记得他们的面孔。
知识链接3: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
人脑记忆形象材料优于记忆抽象材料效果。
人脑记忆形象材料优于记忆抽象材料效果。
知识链接3: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3
尽量把抽象的枯燥的材料赋予意义,增加形象感,使之生动有趣。
谐音法 归类记忆
图表图解 联想法
记忆训练
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
抗日“七君子” (沙千里 王造时 沈均儒 章乃器 邹韬奋 史良 李公朴)
记忆训练
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
(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把资产阶级打得呜呜直哭)
抗日“七君子” (沙千里 王造时 沈均儒 章乃器 邹韬奋 史良 李公朴)
(沙王伸张揍死你!)
记忆训练
试着将船、乞丐、洞、沙滩、椅子、手机、魔方、猛兽组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记忆训练
记忆训练
试着将船、乞丐、洞、沙滩、椅子、手机、魔方、猛兽组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知识链接4
100%
44.20
20.90%
0%
一天后 一个月后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知识链接4
100%
44.20
20.90%
0%
一天后 一个月后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4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4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
复习要先密后疏,记忆周期:
30分钟—12小时—1天—2天— 4天— 7天—15天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4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
复习要先密后疏,记忆周期:
30分钟—12小时—1天—2天— 4天— 7天—15天
在测验与考试前再复习一下。
科学的记忆程序
第一步:明确目的
第二步:理解熟悉材料
第三步:识记(选择方法)
第四步:尝试回忆-对照原文-尝试回忆
第五步:过度学习(强化150%)
第六步:复习附表1
2011年教育技术条件下卓越课堂优质课例征集及在线展播活动推荐表
课例名称 探索记忆的规律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七年级
使用教材 校本教材 版本与出版时间
教师姓名 性别 女 年龄 职称 中级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邮件
工作单位 邮编
本课主要优点简介 本节课通过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记忆的规律,并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依据规律提高平时学习中的记忆效率。
共享说明 授课者是否同意将课例作品用作网上展播:1.□是 2.□否 签字: 2011年 11月30 日
推荐与评审 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2011年 月 日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探索记忆的规律
【设计理念】
记忆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通过记忆来积累知识、经验。学生升入初中后,课程增多,课程内容增多,要记忆的东西也相应的增多了。因此,学生若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寻找更加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加强有意记忆,由机械记忆为主转向意义记忆为主等等;这务必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记忆和遗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了解记忆的规律。
2. 体会到科学记忆的重要意义,培养对记忆的兴趣和信心。
3. 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诀窍、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过程】
1、 导入:
(欢迎同学们再次来到心理课堂!在我们学期初上过的“探讨中小学不同”那节主题课上,我们很多同学谈到:升入初中后,科目增多了,每门课的内容增多了,因此同学们要记的内容也相应的增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同学感觉脑子整天似乎忙不过来了。因此如何提高记忆的效率,或许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很关注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索记忆的规律,以期提高我们的记忆效率。
二、探索记忆的规律与记忆方法
(1) 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
1.探索练习
(1)问:你对十块钱纸币熟悉吗?(大多数人都熟悉)
问:谁能说说它背面的图案?(大多数人不能一下子很准确地说出来)
(师)我们感觉很熟悉,但是当它不在你眼前时你却不能说出它。为什么?(请同学来说。)
这跟我们平时学习中的一种现象是一样:有同学跟我说:老师,考试之前我看书上的东西,我都会,可是为什么一考试我就考不好,或者是卷子上的很多题目不会或者是卷子上的很多题目总是拿不准犹豫来犹豫去就又出错了。很多同学认为是自己记忆力差,其实不是。因为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两种
2.知识链接: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无意记忆: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尤其是在时效上。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老师给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默写课文的作业,都说第二天测验,第二天果真测验了,结果两个班成绩差不多。测验后,只告诉一班同学两星斯后还要测验一次,二班同学不知道。两个星期后又进行测验,一班同学的成绩比二班同学要好得多(一班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同学比二班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在第一次测验后,对一班提出更长久的记忆目标,结果一班同学就记得长久些。
3.有效记忆方法推荐1:
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好的记忆效果。(即:启用有意记忆,才能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2) 记忆的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 探索练习
请大家逐个记住下面的名词。(通过ppt自动播放,一一播放给学生看)
葡萄 蛤蟆 寺院 山羊 秋千 飞机
树 信封 莲花 电灯 卜克牌 黑板
松树 耳环 水桶 唱歌 篮球 街道
鼻子 气球 天空 导弹 苹果 小狗
闪电 柳树
看完后接着让同学们把刚才记的名词回忆出来。注意:不要求按照顺序回忆。
请四个同学到黑板上来默写。
根据同学写的,分析共同写出来的词,位于这些词语的那些地方。
2. 知识链接:位置效应
记忆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处于前面和后面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而中间相对较难记住。
3. 有效记忆方法推荐2:
(1). 将内容分成若干小段加以记忆,然后再串起来
(2). 适当把重心往中间移
(3). 利用睡觉前和早上刚起床时的时间段
(3) 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
1.探索练习
心理学研究成果: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研究了大脑左右半球,证明了语言、抽象逻辑思维的功能由大脑左半球担负,形象感知和形象思维的功能主要由右半球担负。
探索练习:有些老同学的名字已经忘记了,但仍记得他们的面孔。为什么?
2.知识链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记忆形象材料优于记忆抽象材料效果。
3.有效记忆方法推荐3:
尽量把抽象的枯燥的材料赋予意义,增加形象感,使之生动有趣。
如:谐音法 归类记忆 图表图解 联想法 歌谣口诀
例子: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
(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把资产阶级打得呜呜直哭)
例子:抗日“七君子” (沙千里 王造时 沈均儒 章乃器 邹韬奋 史良 李公朴)
(参考答案:沙王伸张揍死你!)
例子:试着将船、乞丐、洞、沙滩、椅子、手机、魔方、猛兽组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4) 遗忘的规律
1. 知识链接
2.问题:
通过ppt展示给学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问题1:如何解释这个图?(可能很多同学都见到过这个图)
问题2:既然遗忘随时都会发生,是否就没有必要复习,等到考前再复习?为什么?
问题3:如何复习?
3.有效记忆方法推荐4:
(1)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
(2)复习要先密后疏,记忆周期:
30分钟—12小时—1天—2天— 4天— 7天—15天
(3)在测验与考试前再复习一下。
3、 总结——科学的记忆程序
第一步:明确目的
第二步:理解熟悉材料
第三步:识记(选择方法)
第四步:尝试回忆——对照原文——尝试回忆
第五步:过度学习(强化150%)
第六步:复习
小结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证,只有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的方法和策略有上百种,那一种最适合你,你自己有何独特的记忆习惯,需要自己在日后的记忆过程中善于总结。
忠告:真正的“一目十行”和“榆木脑袋”在生活中是极少见的,大家的IQ彼此彼此,而做个有心人,不断总结,按规律办事,你的大脑就能越使越灵光。
100%
44.20
20.90%
0%
一天后 一个月后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