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道灯——红外传感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智能楼道灯——红外传感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智能楼道灯——红外传感器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重点体现了信息的感知。?在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中,信息感知是基础。只有全面感知信息,才能可靠传输信息,并最终实现智能应用。而传感器技术是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红外传感器也是众多传感器技术中最普通常见的。正确认识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可加深学生对信息感知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过《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物联网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诸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息是如何被感知的?如何传输的?又是如何最终实现智能应用的?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模糊的,知识结构是零散的。所以,消除学生对物联网的神秘感,帮助学生完成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网络图,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红外线,知道人体能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
(2)认识红外传感器,能辨认常见的红外传感器;?
(3)了解红外传感器的特点,能够列举红外传感器的常见应用;?
(4)了解智能楼道灯系统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智能楼道灯系统的分析与建模,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通过对红外传感器的使用,理解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3)通过讨论、评价日常生活中红外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学会评价它们的特点及其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情境设置与视频观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联网应用;?
(2)通过体验实验,引导学生产生保持学习与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兴趣;?
(3)通过讨论交流与展示同龄人的新发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行为与创新?
(1)通过对智能楼道灯的解剖,了解其系统组成,发现其信息获取的特征;?
(2)通过分组实践,拓展对红外传感器的认识;?
(3)基于对红外传感器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畅想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认识红外传感器,能描述它的特点及探测范围;?
(2)通过对智能楼道灯系统分析建模,体会信息的感知及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难点:?
红外传感器及其特点。?
智能楼道灯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讨论、总结提炼、实验探究等。?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机房、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视频:小猪佩奇的动画。?
师:小猪乔治产生了一个疑问:“超市的门怎么自动就打开了呢?”?
师: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我们走进便利店,不用推门,门就自动打开了。想一想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自动感应现象??
学生说一说。(联想生活中类似的物联网应用,如:感应龙头、烘手器、楼道灯等)。?
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物联网中的应用。?
师:说了这么多生活中的物联网应用,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物联网应用中,一个“物”是如何感知另一个“物”的信息的呢?是经过怎样的信息传输,来实现对“物”的自动控制呢?同学们请看。?
播放自动感应楼道灯的视频。?
师:这是?智能楼道灯。?
师:这节课我们就以智能楼道灯系统为例,来探究这些物联网应用背后的秘密。(板书标题:智能楼道灯)?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关键词——发现。发现生活中与红外传感器相关的物联网应用。以生活中的情境、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令学生注意力集中。动画导入,激发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是课堂的悬念。?
二、分析架构,突显核心?
(1)分析:感知信息的设备是什么??
①提出问题:人和灯之间是否存在另外一个设备在起作用??
②大胆猜测:学生仔细观察智能楼道灯系统图,大胆猜测,并尝试在图2上指出该设备。?
③小心求证:通过视频求证。教师继续播放校园内的自动感应楼道灯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最后视频的画面定格在“红外线感应开关”上,由此验证了前面
猜测的正确性。?
(2)分析:人体的哪种“信息”被感知??
①提出问题:人有哪些信息可能被感知呢?它(指红外线感应开关)是不是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
②大胆猜测:学生大胆猜测,多个学生轮流补充回答,人体可能被感知的信息如外貌、声音、身高、体重、指纹、虹膜等。?
③小心求证:学生阅读教材。用“一句话概括”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红外线?人体会发出红外线吗?什么是红外传感器?学生阅读教材获得关于红外线、红外传感器的文字描述,初步体验。教师通过课件给出关于红外线、红外传感器的图片描述。?
(3)小结?
①在智能楼道灯系统中,是“物的信息”被感知,而非“物”本身,即感知了人体发出的红外线。?
②红外感应开关里的奥秘:里面必定包含有“红外传感器”。?
【设计意图】第二环节关键词——分析。以“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学习模式,师生共同就智能楼道灯系统的以下两个问题展开分析:①感知信息的设备是什么?
②人体的哪种信息被感知?同时,渗透学习方法:即由问题出发,先提出假设,再科学求证。?
这里体现了课堂组织的“问题导向”,即由问题作为出发点,教师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大胆猜测,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方案,逐步造成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学生急于解决,并且已经提出了假设方案,但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证明假设是否正确有效,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寻求较为科学权威的求证。?
对于“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红外传感器?”,这部分内容属于陈述性的知识,书上有现成的名词解释,所以安排学生2分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提供3个问题和线索,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效率。课堂到这里,补充完整的课题:《智能楼道灯——红外传感器》,其中,红外传感器是智能楼道灯系统的核心。?
三、解读原理,感受体验?
红外传感器是如何探测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最终实现对灯的自动控制的?为了理清它的工作过程,教师根据图片进行讲解。?
通过部分学生实践体验,其余学生观察体验,解读智能楼道灯系统中红外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并由此提炼出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1~2位同学上前,现场体验红外感应灯的工作过程,其余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谁在发出红外线?谁感应到了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回答的总结与梳理,提炼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感知、传输、应用。?
“讨论坊”:红外感应开关和普通开关相比,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梳理:非接触、反应快;安全、卫生;节能、人性化……?
师:小猪乔治还有一个疑问:“刚才门怎么不开,靠近了才打开呢?”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说一说,小结:红外感应器是有一定的探测范围和角度的。?
【设计意图】第三环节关键词——建模。通过建立模型,解读智能楼道灯系统中红外传感器的工作过程,提炼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教师让学生现场玩一玩红外感应灯,目的是充分抓住学生好奇的眼球,就像变魔术一样,对于学生来说,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令学生在注意力更集中的状态下,观察更仔细。现场建模理清了红外传感器工作过程。从分析架构,到搭建模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
四、观看视频,拓展延伸?
介绍红外感情器的应用,图文并茂一一作介绍。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红外感应器的应用。?
【设计意图】收集很多红外感应器的应用,并播放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红外感应器可以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五、评价总结,说说收获?
(1)知识梳理。让学生说一说学习收获,教师再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本堂课的知识点,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2)欣赏视频,意犹未尽。?
结束语:安全、舒适、智能、环保、节能,这就是红外传感器给我们带来的智能生活。事实上,物联网系统中,感知信息的设备除了红外传感器,还有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等,在后续的课堂中还会陆续学习。正因为有了这些感知设备的存在,人与物,物与物才得以相连,人们才得以与灯沟通,与水龙头对话,与自然万物交流,才得以开启智能生活的新篇章。?
【设计意图】第五环节关键词——创新。学习的最终意义,是学以致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与展示同龄人的新发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的最后留有一些空白,设计的一些形式:如课后与老师交流,给老师发E-Mail,都是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讨欲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