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进清明节主题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让学生对清明节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并搜集相关的诗文对联,了解传统文化习俗。(2)以和家人一同祭祀、扫烈士墓的活动形式,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祭祀文化及文明祭祀。(3)亲近自然,走进桑黍园,找青、识青、种青、采青、洗青、做青团,进一步了解青的药用、食用等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制作青团,亲近自然,走进桑黍园种青、采青、洗青、做青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春光的明媚,热爱劳动,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2)通过整个活动中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活动方案设计1、总体设计本次主题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六个星期,共计12个课时,其中课内6个课时,课外实践6个课时;《走进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科整合为教学方式,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围绕着“清明节”,语文课上朗诵清明节有关的诗词、谚语。音乐课上唱一唱清明节相关的歌曲;班队课上说一说清明节的历史、由来、习俗,演一演小品;大队活动中开展踏青、扫墓活动;信息技术课上搜索、整理资料,制作ppt;科学课上知天气、节气,插柳、种青;特色课程中制作青团……将各学科有机整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宣传策划等能力。2、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运筹帷幄)(分组方案设计)具体目标:根据清明节展开讨论交流,选择相关内容建立研究小组撰写方案准备实施;通过小组分工,小组长的确定等活动,让孩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人有事做,知道该做什么。活动重点难点:研究方案的撰写活动时间:1——2周1、围绕清明节,根据选择的内容确定小组。2、围绕“清明节”我们分成了五大组:走进历史(传说故事)走进书本(诗词歌曲对联)走近身边(踏青放风筝插柳扫墓)走进美食(青团)走进自然(天气、节气)3、指导设计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大显身手)(分组和全班相结合的实施方式)(课内课外结合)(方法指导中期反馈课外实践)具体目标:1、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团结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法了解清明节的有关知识(历史由来诗词歌曲对联等),说说清明这个节气,了解清明节的活动,并制定方案进行春游、扫墓、插柳等活动。了解清明的美食——青团(识青、种青、采青、洗青、制作青团)。4、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信息、合作、发现问题、探究的能力活动时间:课外6周第三阶段交流评价(拓展提升)活动目标:能对之前调查结果进行总结交流,分析,有效整合。指导完善活动资料,将各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对总结汇报课的展示做好分工安排。活动重难点:如何更好的利用和使用好调查数据。活动时间:2课时第四阶段:汇报展示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科整合、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各个小组形式多样的汇报交流、评价,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明节有关的文化知识和相关习俗。2、通过桑黍园,亲近自然,找青、识青、种青、采青、洗青、做青团,进一步了解青的药用、食用等有关知识,会制作青团。能力目标1、通过展示,使学生学会分享合作成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更加自信。2、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3、学会制作青团,掌握一种生活技能。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2、通过整个活动中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他们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好习惯。3、通过走进桑黍园,青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活动重难点:通过展示活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获取老师、其他同学的建议,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第四阶段汇报展示)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走进清明节活动,我们已经开展了1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围绕着“清明节”分成了五个小组,分别对清明节的历史由来、知识、习俗活动、天气、美食进行了调查了解,还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了整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满满的。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清明节”,一起来展示分享活动成果。展示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要求:汇报的同学要表现大方,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全班同学,根据各组交流内容的形式、交流表现及成果展示情况做好评价,发表看法。举牌打分,点赞表示得分,加油则不得分。组名评委打分专家评委(教师)大众评委(小组)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书本走近身边走进美食二、各个小组汇报交流。(一)走进自然小组:1、小组汇报:小组长王懿焓介绍小组活动情况,黄昊等同学借助上网搜集的材料介绍清明节的天气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快板表演),手抄报形式展示。2、交流评价(二)走进历史小组:1、小组汇报:小组长戴欣祎介绍小组活动情况,郑丽莎等同学借助上网搜集的材料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并通过播放自己剪辑的录像和手抄报形式展示。2、交流评价(三)走进书本小组:1、展示清明节的诗歌2、展示清明节的谚语。3、展示清明节的对联。4、展示清明节的歌曲。5、交流评价(学生自己编成书展示)(四)走近身边小组:1、组长汇报:活动一开始,我们小组首先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通过上网,咨询身边的人等方式查阅了清明节的有关活动,瞧!(出示ppt)踏青、扫墓、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都是清明的习俗,然后,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把资料进行了筛选整理,最后,我们又去找了陈赛赛校长,向她发出建议,然后在陈校长的帮助下,我们策划了踏青、扫墓的活动方案。我们进行了踏青扫墓活动,我们在劳技课上进行制作风筝又进行放风筝比赛,然后在科学课上,我们又对柳树进行探究,并开展了插柳活动。我们还结合班队课,开展了主题班队活动。接下去,就请我们组的组员给大家讲讲吧!2、小组成员汇报。(展示各个活动的开展情况)3、交流评价(五)走进美食小组:1、组长汇报:序号项目所需工具要求备注1识青上网查找关于青的知识资料整理2找青认识青地点学校桑黍园。3种青锄头、铲子能把移植的青种到桑黍园里4采青篮子摘取青的嫩芽5洗青洗菜盆、洗干净青6煮青锅碱水把青放在有碱水的沸水中,煮沸待青发软后捞出。1、碱水有保持青绿颜色的作用。2、做青团之前再用清水洗去碱水。7剁青蒸板菜刀剁碎青把这些漂洗干净的青用纱布包着挤干水份后用刀斩碎8揉粉盆子粉中放入青一起揉成团9做馅子豆腐干、猪肉、榨菜等准备好食材,放入锅里炒10裹青团粉团馅子松花粉把粉搓成一个小团,然后放豆馅,然后搓成圆,最后拍扁了裹上金黄色的松花粉。手要沾水,防止粘稠。11蒸青团准备蒸笼把成品的青团放在蒸笼上。一个个摆放整齐,不要堆叠。成员汇报。做青团(创意比拼)。交流评价。(利用手机把各组学生创意的青团传到电脑上,学生根据各组创造进行点评)教师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