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八年级第七课《网中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认识网络的利与弊。(二)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享用网络服务,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三)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在网络空间里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法律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对待网络难点:提高在网络空间里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法律意识。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表达情绪的方法越来越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外部表情动作逐减,但力量更强;内心的体验有所加深和延缓,出现心境的体验,情绪外露性减少,隐蔽性增加。他们的情绪仍易激动、外露,还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四、教学方法教师分享法,课堂调查法,视频展示法,课堂活动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分享“我的网路历程”第二步:课堂调查“中学生的网络生活”1、你上网么?A、是B、否2、你的网友有多少?A、3人以下B、3——10人C、10人以上3、你上网做什么?A、聊天B、发帖C、看网页D、玩游戏E、以上皆是第三步:课堂讨论“上网能做什么?”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收集学生的观点后,运用课件说明网络的积极作用。1、查询信息2、网络交流3、网上交易4、网络娱乐第四步:课堂活动“如何正确的上网?”展示相关活动并开展讨论与分析活动一:网上交往活动二: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活动三:匿名泄愤第五步:案例升华展示新闻视频“14岁少年沉迷网络竟然走上了偷窃之路”,学生讨论分析片中少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课后调查:社会现实交往与网络社会交往的差异1.在现实交往中,你一般通过什么渠道认识新朋友??A?、同班同学?B、朋友介绍?C、社团工作?聚会活动?D、QQ和微信(网络)?2.你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如何??A、很好,满意?B、一般,马马虎虎?C、很差,不满意?3.现实人际交往中,你是否曾因某方面(如家世、容貌等)感到自卑或不自信?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不曾如此?4.你在网上有固定的交流对象吗??A、有?B、没有?5.如果你跟一位网友通过交流变得熟悉了,你会跟他(她)见面吗??A、会,但须找人陪同?B、绝对不会?C、会,自己去?6.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相比,你更倾向哪一种??A、网络交往?B、现实交往?7.网络交际是否减少和妨碍了你和他人面对面交际时间??A、经常是?B、偶尔是?C、不是??8.你觉得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相比更轻松自由吗??A、经常是?B、偶尔是?C、不是?9.网友与现实中的朋友相比,你认为??A、现实中的朋友更真实可靠?B、网友比现实中的朋友更开放更谈得来,更有意思?C、没差别?10.网络交流是否促进了你自己的人格、性格发展,有利于现实中的交际??A、是?B、否?11.在你的日常生活实际接触的朋友当中通过网络认识的有多少??A、很多?B、较多?C、较少?D、没有?12.你为什么在网上与人交流?(多选)?A、为了放松排遣?B、为了结交朋友?C、为了新鲜好玩?D、为了打发时间?E、为与亲友联系??13.你认为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相比具有如下那些好处?(多选)?A、能交流的更频繁?B、更公开、坦白、毫无顾忌?C、网上交往真正平等,没有现实社会等级分别?D、范围更广?E、保护隐私?F、不会丢面子?14.你的QQ、微博、微信等的个人资料的真实程度如何??A、全部真实?B、大部分真实,少数关键资料虚假?C、只有少数不重要的资料真实?D、全部虚假?15.在跟陌生网友交流时,你会透露自己的真实个人资料吗??A、只透露部分无关紧要的真实个人资料?B、只有部分关键的真实个人资料拒绝透露?C、绝不透露?D、只要询问即可透露真实个人资料?16.在利用网络通讯工具交流时,你曾出现以下哪种情况??A、存心欺骗?B、比平时说更多的粗口?C、存心造谣污蔑?D、比平常寡言?E、比平常更易造成误会?17.你自己认为,网络中的朋友对你来说重要吗??A、重要B、不重要?C、有至少一个是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八年级第七课《网中人》1、说教材(一)《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教材针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长的烦恼。(二)校本资源开发:本课围绕八年级第七课《网中人》开展教育活动,根据教材开发了教学课件、导学案以及课后问卷调查表。(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网络的利与弊。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享用网络服务,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3、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在网络空间里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对待网络2、难点:提高在网络空间里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法律意识。二、说学生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表达情绪的方法越来越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外部表情动作逐减,但力量更强;内心的体验有所加深和延缓,出现心境的体验,情绪外露性减少,隐蔽性增加。他们的情绪仍易激动、外露,还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三、说教学法教师分享法,课堂调查法,视频展示法,课堂活动法。四、说过程第一步:教师分享“我的网路历程”第二步:课堂调查“中学生的网络生活”1、你上网么?A、是B、否2、你的网友有多少?A、3人以下B、3——10人C、10人以上3、你上网做什么?A、聊天B、发帖C、看网页D、玩游戏E、以上皆是教师现场统计,并及时反馈在黑板上。第三步:课堂讨论“上网能做什么?”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运用课件说明网络的积极作用。1、查询信息2、网络交流3、网上交易4、网络娱乐第四步:课堂活动“中学生如何正确的上网?”展示教材上的相关活动,开展讨论与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建议。活动一:网上交往活动二: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活动三:匿名泄愤第五步:案例升华展示新闻视频“14岁少年沉迷网络竟然走上了偷窃之路”,学生讨论分析片中少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五、说反馈学生列举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做的事情,分享自己的网络交往经验。学生完成课后问卷调查《社会现实交往与网络社会交往的差异》上交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