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科版心理健康九年级 14.我爱我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鄂科版心理健康九年级 14.我爱我家 教案

资源简介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论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离不开与人交往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麻醉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在畅所欲言中感受真情,感悟事理;在不知不觉中拨动情感之弦,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提高感恩父母的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感恩父母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在活动中感受亲情,培养感恩的意识,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感恩的意识,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便签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欣赏视频音乐《天之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情绪,调节紧张氛围。
2.教师分享个人经历《与你相伴的280个日夜》。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感恩的心情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过程
A.活动一:爱在细处,说身边故事
爱在细处:分享感人的家庭小故事。
B.活动二:品事例 爱的冲突
①听: 家庭故事,《扭曲了的亲情》,引发学生思考。
②论: 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身说一说。
③解: 解开心结,说感悟。
【设计意图】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尝试接纳与谅解。
C.活动三: 爱的回报
①看: 故事启迪,短片《世上最美味的泡面》。
②论: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身说一说。
③抒:抒发感悟,将感受贴上“亲情树”。
【设计意图】回报父母,从身边小事做起。
D.活动四:行动起来,摘取“幸福果实”。
把你认为最香甜“果实” 采摘下来,带回家送给父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表达,向父母说出“爱”。
(六)布置作业: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
(七)师总结,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课程。
课堂教学点评:
由我校周老师执教的《我爱我家》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九年级第四单元中的第十四课。《我爱我家》要求学生对家庭成员知恩感恩,激发学生对家人爱的感知,能主动关心,体谅家人。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而孩子却对家庭、父母缺少一定的感受与思考。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人,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总体看来,这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知识主线提炼精准。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周老师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也就是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针对本课的特点,周老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课前播放由7岁小朋友周安信演唱的《天之大》视频歌曲,视频中说道“妈妈,你照顾我辛苦了,长大后我要保护你!”渲染课堂氛围,点出课堂主题。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分享自己成为妈妈的人生经历《和你相伴的280个日夜》,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是上天赐予的本能,是一份爱与责任。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鼓动下,学生通过6人小组合作,分享了自己与家人爱的小故事,有与家人产生的小误解、小摩擦;也有感人的爱的小故事。学生动情的分享,聆听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更加的深刻。最后,课堂在学生摘取“幸福果实”,聆听《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前后呼应,主题明确,课堂结构完整。课堂全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四个学生活动贯穿其中,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体验获得认知,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给了学生展示示的机会,带学生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在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同时,了解父母的不易,通过情境创设、列举事例、分享故事等。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家人。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树立了,体谅父母,热爱家人的深刻意识。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亲情和人格的养成过程。
建议:1.制作的视频照片《和你相伴的280个日夜》,照片放映时间应再适当延长,这样在教师进行配乐朗读时会更从容,情感表达会更准确,使得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2.教师点评学生时,可以不用重复学生的话,应从老师的角度更精炼的去点评。
总体来说,这堂课还是十分精彩的,周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也收获了很好的情感体验,并学会了表达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