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原因一、秦的统一(军事上的统一)①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③秦朝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④秦王嬴政善于用人,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各地域民心实力一、秦的统一(军事上的统一)2.过程BC230-221年东灭六国BC215年北击匈奴BC218-214年南征岭南BC221年管辖西南韩、赵、魏、楚、燕、齐基本实现统一大将蒙恬、收回河套,修筑长城、修建直道。开凿灵渠,设置三郡。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加强控制。一、秦的统一(军事上的统一)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秦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巩固)1.制度扩张与创新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皇帝制度三九公卿制郡县制御史大夫太尉皇帝丞相行政军事(虚设)监察(副丞相)大权独揽任免官员宫廷警卫宫门卫戍宫廷车马皇室事务司法刑狱农赋财政工商税务皇室财务民族外交祭祀礼教中央官制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中尉将作少府京畿治安宫殿营建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一、秦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巩固)1.制度扩张与创新御史大夫太尉皇帝丞相诸卿郡县乡里亭基层具体事务郡守、郡尉、监御史县令\长地方官制监察军事行政地方具体政务一、秦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巩固)1.制度扩张与创新一、秦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巩固)1.制度扩张与创新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盛行时期商周等早期社会秦以后的各个时代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血缘按地域划分(地缘)传承制度王位世袭皇帝任免官吏权利拥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只有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与中央之间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方分权)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历史影响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文化政策:统一文字经济政策: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法制建设:制定《秦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等一、秦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巩固)2.巩固统一的措施小结:秦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编制户籍、统一法律经济:统一货币(半两钱)、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小篆)交通:统一车轨移民:迁徙六国豪强到关中、巴蜀等秦在历史上的作用疆域:祖国疆域初步奠定,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对秦: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其政治制度,为历代王朝长期沿用。控制思想,统制文化焚书坑儒,控制文化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人民负担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法家治国,严刑峻法严刑峻法,人人自危二、秦的暴政秦的残暴统治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嬴政并没有顾及连年战争后百姓渴望安定的民意。当时,农民的负担相当沉重,面临着繁重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田租即土地税,无论耕种与否,都要交税。这对于已经失地和无力耕种土地的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反而,通过兼并土地的地主可以逃避国家的赋税。除此之外,百姓还面临着口赋,即人头税。两项赋税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乱的人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除此之外,人民还面临着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徭役,即国家工程建设。完成统一之后的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始皇就派人将六国宫殿图样描绘下来,动用了大批劳力在咸阳照样修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在渭南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朝宫,其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另外,秦始皇还为自己修建了豪华宏伟的陵墓,即骊山陵。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再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当时全国约2000万人口,其中200万壮劳动力脱离生产,人民的力役比以往多20倍,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悲惨景象。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人民不堪重负,便进行反抗,结果便遭到了秦王朝的残酷镇压,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统治危机不断显现。统治危机加剧控制思想,统制文化秦始皇为了控制思想,统制文化,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即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批评“郡县制”主张实行分封。丞相李斯认为以淳于越为代表的诸生秉持私学,以古非今,制造思想混乱,对统治不利。因此,李斯建议,非秦国的史书,非博士官掌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在30天全部被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被毁于一旦。同时,因为方士侯生、卢生害怕始皇怪罪他们寻求长生之药无果而相约逃亡。秦始皇以诽谤朝廷、妖言惑众为由,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本来,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太过极端,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文化发展。严刑峻法下的秦朝秦朝统一以后,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理论,继续实行严刑峻法。从出土的秦简可以看出,秦法是极其残酷的,仅刑罚的名称就有赀、笞、迁、宫或腐、戮、磔等30余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赵高联合李斯矫诏助秦二世上位。秦二世残忍昏庸,继续实行严刑峻法,人民负担持续加重,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持续激化。酝酿已久的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不久之后即将爆发。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19“学思之窗”,分析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六国中,楚国对秦国最为痛恨。陈胜、吴广是故楚国人,手下也多是楚人,用这个政权名称,有增强起义军凝聚力的作用。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击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材料引导材料: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结合材料,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暴政激起人民的反对合作研究秦朝灭亡的教训秦速亡的主要教训在于没有在统一之后尽快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所以,一个王朝要长治久安,除了对统治思想的正确解读,建立健全的制度,选择英明的领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且能够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建立一种让全国百姓认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课堂总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秦朝统一:有利条件统一过程历史意义制度措施: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思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秦朝灭亡:秦朝暴政陈胜、吴方起义楚汉之争1.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B2.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A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上述材料反映出秦始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A.海内为郡县B.统一货币、度量衡C.制定严密的秦律D.北拒匈奴,南征夷越A4.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A.建立了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B.导致秦朝的统治暴虐而亡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D.便利了分封制度的推行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