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心理健康九年级 我与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心理健康九年级 我与家 教案

资源简介

我与家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家,对于家这个概念既熟悉也陌生。家是什么?我对家了解多少?我跟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与家人相处中,存在哪些矛盾?面对着这些矛盾,如何解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把这几个问题贯穿其中,从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家庭,认识自己与家的关系。
  2、认识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
  3、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4、学会体谅父母,用行动表达爱心。
活动重难点
认识自己与家的关系,体谅父母,尊重父母。

活动准备
1、
学生准备生活中的四个与家人发生冲突的情景剧。
2、
准备每个学生一份小测试:关于家,“我”了解多少
3、
把班级提前分成六个组,并选好组长。
4、
准备纸,背景音乐,视频《家》

活动时数: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搭大拇指塔(活跃团队氛围)
(一)教师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这个是什么(教师伸出大拇指)?
学生回答。
同学们非常棒(教师又伸出大拇指)
!我们来玩一个搭大拇指塔游戏!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白板呈现):
老师说一句话,话里有多少个字,就由多少个同学伸出大拇指叠成塔的形状,注意:每一组只能撘一个拇指塔。
游戏开始!(学生踊跃参与)
我是最棒的!(第一句)
我们是兄弟姐妹!(第二句)
我们是最棒的一个大家庭!(第三句)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看到了有的组很团结。主动地搭塔,塔太高了,又主动地抽出自己的拇指,非常棒!(教师又伸出了大拇指)
(二)小协议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几个约定:
1、在本节课中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全身心的投入,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尊重别人。(白板呈现)
二、狼孩的故事(导入)
讲述狼孩的故事(教师)
思考:1、狼孩有家吗?(学生积极主动发言)
2、
狼孩跟一般的小孩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3、
家是什么?(学生讨论)
三、家是什么
(伴随着轻音乐,每组经过讨论用五个词来表示家,并把那五个词写在纸上,时间5分钟。写完之后派一个代表上来解说)(白板)
(一)分组讨论(五分钟)
(二)每一组的同学分享各组的结果,并解说。
四、小测试:关于家,“我”了解多少
(一)既然我们知道了家是什么,那我们对家了解多少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附:
 

(1)我父亲的生日是
_____爱好是 _____ 父亲在家中担负____________等家务,他是个__________  的人。
(2)我母亲的生日是_______,爱好是________。母亲在家中担负______ 等家务。她是个_______的人。
(3)我的生日是______,爱好是_____________。我在家中担负___________等家务。
父母对我的期望是_________.
(4)我认为对家贡献最大的人是__________,享受最多的人是__________。
(5)我与父母和睦相处的时候_______(多于,少于)不和的时候。
(6)我与父母争吵或冲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我的存在给父母的欢乐_______(多于,少于)给父母的负担。
(二)小组分享讨论:
1、从测试中,发现了什么?
2、小组中哪个同学测试完成得最好?哪个填得最少?为什么?
五、情景剧的表演
(一)家,我们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充满着快乐,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愉快。比如跟家人发生一些矛盾,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二)下面有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生活中与家人出现冲突的情景:
情景一:女儿由于经常玩手机,不顾学习,成绩差,被妈妈责备,引起的冲突。
情景二:弟弟和姐姐在家里争着看电视,爸爸对于晚回来的弟弟的责备,弟弟的争辩。
情景三:哥哥顾着看电视,不帮忙干农活,被奶奶责备后的反抗。
情景四:儿子写字很糟糕,妈妈指出来,儿子很不服气,之间引起的口舌之争。
我们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得到许多,如放学回家有饭吃,衣服旧了有新的换,开学要交学杂费……但是我们却很少关心父母,很少去在乎父母的感受。(教师)
(三)师生总结家庭有哪些冲突?

  (1)孩子不愿做家务。
  (2)孩子贪玩,放学不按时回家。
  (3)孩子经常与同学长时间电话倾谈。
  (4)孩子看电视过多,影响学习。
  (5)孩子学习得过且过,考试成绩不理想,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四)面对着这些冲突,我们怎么办呢?(师生小结)
在家中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作为儿女,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体谅父母的苦心。
  (2)用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用理解抚慰父母的烦恼和忧愁。
  (3)多与父母交谈,让父母感受到爱的回赠。
  (4)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原谅父母的过错。
  记住:只要对家人充满爱心,任何矛盾都可以化解。
小结:
1、家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充满温馨与希望;夏天,充满热烈与沉重;秋天,充满收获与祥和;冬天,充满宁静与缅怀。
2、家是一条温暖的河,平时风平浪静缓缓流淌,当生活的变故激起浪花时,它就会调整流向,给我们乘风破浪的力量。
3、家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驿站,既能让我们遮风避雨,又能送我们扬帆远航。
六、拓展活动
1、平时多了解和关心家人,听家人的话,帮做家务。
2、日常生活中,多跟父母沟通,当矛盾产生时,要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理解父母。
3、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家(播放:视频《家》)
☆活动反思
对于本节课,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了一个放松的游戏:搭大拇指塔。让同组的同学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团体。其次,给大家讲故事:狼孩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请同学上台扮演家庭中的角色,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同时从角色中感受到父母或爷爷奶奶的不容易,这样的表演稳稳地吸引观看同学的眼球。最后以一个视频《家》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视频内容一分钟,却做到了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来说,观看视频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2、坚持核心原则,每一个活动都回归主题。
本节课属于心理健康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但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是有主题,有核心。比如开头的放松游戏(搭大拇指)从这个活动中,可以观察学生在一个小团体,乃至一个家庭的角色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以大局为重,还是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其他的活动,狼孩的故事、用五个词来表达家、角色扮演更是与主题紧紧相扣。本节课着重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家庭。并勇敢地面对家庭中的矛盾,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爱父母。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在开始上课之前,先跟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小协议,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又能有原则和标准,坚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并懂得尊重别人。虽然课堂上偶尔也会出现“忽视倾听”但总体来说,做到了尊重别人。
4、因势利导。
本节《我与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学生很积极地参与活动,并非常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本节课每一个活动,我都会很认真地观察每个同学,及时地引导,鼓励。基本上每个活动都会引导他们思考,这个活动的意义,目的,如果我们的家庭也存在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等等。
以上是我上本节课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虽然很努力地去准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一节课45分钟很难上完。之前在教学准备中,没有考虑周全,等真正去上课了,才发现这个问题。另外,在上课之前,我没有考虑到班里极个别同学的感受,没有及时地跟她做好工作,导致在活动的过程中,个别同学没有积极参与,让整个组的同学都比较郁闷。还有,在每个活动后,自己做的小结,并不是做得很好,还需要日后的学习和努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会在学校的支持下不断努力!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