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的新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活动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并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的是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做一做”、“亲自试一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二、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三、活动目标:1、教学目标:通过“摆钉子”活动,让学生了解平面及二维、三维的空间概念,认识到同样是立体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会有不同的发现。创造力就来源于这些。2、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了解基本的空间概念,认识到结构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3、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自主创新的能力。活动重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四、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看屏幕中所出现的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通过回忆激发起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对于综合实践来说,学生参与的热情往往是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二、自主探究,完成九根钉子的摆放,这个流程中,我安排了三个小活动:活动一,根据屏幕上的图案摆钉子,认识平面与立体结构。活动二:根据文字描述摆钉子,认识立体结构有不同组合,训练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活动三: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按要求把八根钉子立在一根钉子上,而不能借助外力。第三步,活动拓展,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以上三个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这节课做的游戏是一种结构游戏,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第四步,活动生成,指导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与计划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思维上的梳理,可以发散,反思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得。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中吗?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可以说现在人类所进行许多活动都来源于远古的游戏,看看屏幕中所出现的游戏,你们玩过吗?分别出示:摆小棒、搭积木,七巧板三个游戏图片。2、别小看这些游戏,里面可蕴藏的大智慧。这节活动课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玩什么呢,请大家打开桌子的盒子,里面有什么?数一数,有几根钉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做个摆钉子的游戏,别小看这九根钉子,它可以摆各种各样不同的组合。出示四种图案:(1)(2)(3)(4)3、每个组合都蕴藏的无穷的奥秘,小游戏大智慧。想不想动手摆一摆。4、活动要求:一是注意安全,二是要让全组的每个同学都能动手去尝试;三是看清屏幕上出示的图案,听清老师的要求后再动手实践。(二)活动一:根据屏幕上的图案摆钉子,认识平面与立体结构出示图案一1、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摆出来吗?2、学生实践。3、活动评价:摆的快,举手快,而且也不影响别的小组活动的进行重点表扬。出示图案二1、你能看出图中有几个等边、等大的三角形吗?2、动手摆一摆3、活动评价:重点表扬速度有所提高的小组。出示图案三1、你能一下子看出这幅图中有几个等边、等大的三角形吗?2、因为是立体图形,学生可能难以一下子说清三角形的个数,提醒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再数一数。3、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观察各小组的表现,留意各组进度。4、活动评价:要求数清三角形的个数。5、用同样的步骤完成图案四活动评价与总结:同学们很快就完成了这四个图案的摆放,摆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有什么样的收获?(立体结构比平面能摆出更多的三角形)活动二:根据文字描述摆钉子,认识立体结构有不同组合,可以多向思考。出示活动题目:你能用这9根钉子摆出9个等边、等大的三角形吗?1、没有现成的图案,小组研究解决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观察各小组的表现,适时提醒学生,立体结构也有不同的形式。3、根据学生摆放的进度,出示摆放的过程:活动评价与总结:从7个三角形摆到了9个三角形,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要学会打破常规的思维,立体结构也有很多种,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与思考,会有更多的发现)(三)活动三:按要求立钉子,认识思维要有创造性,敢于动手实践,看似不可能的事也会成功1、出示活动要求,一个同学竖直拿起一枚钉子,其他同学能否将其余8枚钉子放在这枚直立的钉子上?要求8枚钉子只能碰到其他钉子,不能碰到其他东西。坚持5秒钟,8枚钉子不掉下来,就算成功。注意,不可使用外力!2、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巡视指导,参与活动。3、针对学生操作的进度,给出做成功的图片激励学生不轻易放弃。4、再根据操作进度给出操作过程视频录像。5、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再实践。活动总结与评价:这个活动告诉我们,创新并不神秘,像这个活动中,从平面想到立体,这样的思路就调整的很好,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一种角度去实践,你就能成功。五、活动拓展:1、这节课做的游戏是一种结构游戏,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桥梁、房屋、日常生活用品都离不开结构。结构为我们创造了精美的艺术。2、出示水立方、鸟巢、中国馆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精美。3、出示石墨稀的图片,介绍它的发现者获得了诺贝尔奖,石墨稀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如果用它来制作上网的设备,网速将提高一万倍,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巨大作用。六、活动生成1、学了这节课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出示图片: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自己摆出来的结构,它在生活中会有怎样的用途呢?3、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选一个方向,可以把它确定为综合实践的主题,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请几个朋友一起做这个小发明,先订出计划,再行动![教学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选定的主题是“摆钉子、看结构”。九根普普通通的铁钉,却可以摆出多种不同的结构,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课堂上,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参与的热情特别高,这与小学生猎奇的心理和天生爱动脑筋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在活动设计之初,就注意到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和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自主探索,有目的地开展创造活动。力求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突出生成性。活动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由“按照给出的图,摆出三角形”开始,让学生尝试着摆出四个、五个、七个等边等大的三角形,练练手,动动脑,了解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按照给出的文字,摆出九个等边等大的三角形”,只有文字说明,而没有现成的图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因为有了前一个过程的思维准备,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思维表现非常活跃,动手的积极性更高,小组合作的效果显著。最后“让八根钉子,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立在一根钉子上”,这好像是不可能的事,但此时的学生思维已完全打开,在“只有动手试一试,才有可能成功”的激励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快乐体验,这时不再以成败论英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思路正确,哪怕摆不来,只要有思考就有收获,体现出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本节课还设计了“活动拓展”这一环节,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结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而且取得了很多成果,然后告诉学生发明创造跟游戏一样,也是人人都具有的能力,只要敢想敢做,你也会成为发明家的。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摆出来的结构,研究它在生活中有什么运用”,这是综合实践课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活动生成。它打开了学生思维中的另一扇门,让其从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消除了学生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激励他们参与其中,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学会了合作探究,创新的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基本目的。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